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外讨论题目 第一篇:课外讨论题目1、各班分组名单、组长名单2、讨论主题(1)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与偶然性(2)评价其中之一: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3)评价义和团(4)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正面战场(5)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6)如何看待当前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娱乐化的倾向(7)历史上的国共两党关系与启示第二篇:课外实践题目政治:1、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2、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典型调查3、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现状调查4、当地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调查5、城市(农村)基层社会矛盾冲突与疏导机制调查6、城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经济:7、农民收入状况调查8、城市的环境保护和节水、节能问题调查9、农村消费市场开发现状及对策调查10、公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落实情况调查11、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调查12、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调查科教文卫与社会保障:13.农村儿童失学问题调查14.城(乡)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调查15.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16、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影响调查17、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18、城(乡)居民信仰状况调查19、社会公德现状调查20、依靠文化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21、城市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调查22、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调查23、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2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现状及问题调查25、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调查26、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2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情况调查28、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态调查29、城(乡)社会治安状况调查30、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调查31、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32.网吧对中小学生成长影响问题调查也可根据本人兴趣自行拟定题目(题目不限)第三篇: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联系?4.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5.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同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历史关联?6.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8.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理论创新?1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1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地统一?1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5.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1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7.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区别?1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如何解释现实中一部分工人阶级的贫困现象?19.新产生的阶层包括那些人?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么?为什么?20.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成功是主要因为他们政党制度的原因么?21.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某些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第四篇:课堂讨论题目(范文)《中国文学一》课程讨论题目1、为什么说“关心民生,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传统是由《诗经》开创的?2、阅读讨论曹植的《白马篇》(可以从主题、艺术、语言风格以及对汉代五言诗的影响等方面考虑)3、为什么说杜甫诗歌是“诗史”?4、阅读讨论高适《燕歌行》(可以从主题、艺术、语言风格以及在边塞诗中的地位等方面考虑)5、怎样认识和评价苏轼以诗为词的新变?6、阅读讨论李清照的《声声慢》(可以从主题、艺

景福****90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