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第一篇: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最近网上的一则新闻令所有教师从业者都出了一身冷汗,河南一老师因为没收了学生手机,而被学生一刀隔断颈动脉,当场毙命。看罢鲜血淋漓的图片,心有余悸。不禁托腮而思:在中职院校,对于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差、之前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而又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的学生,我们究竟该如何管教,如何与之相处,才能避免类似这种祸事?想起前两天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让我深有感触。学生说:“老师,你太好说话了,要对学生凶一点,我们才会怕你,才会听你的,你这个班主任才好当。”学生一方面痛恨管理严格、态度严厉、凶神恶煞的老师;一方面又很清楚,似乎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镇得住自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这实在是矛盾。我一直认为,只有平等交流,从内心里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学生才会接纳你、认可你,而不是“以暴制暴”。“你喜欢很凶的班主任吗?”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得到的回答没有悬念:“不喜欢,特别讨厌”。“你认为怎样的班主任是好班主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几乎每个同学都提到了“有点威信的、尊重学生的、多替学生着想的、真心关心学生的......”我有些明白了,原来他们认为老师要凶一点的意思是班主任只有“凶”才有“威信”。其实,我并不这么想。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老师重视、喜欢听老师夸奖自己。他们有上进心,只是他们也很脆弱,容易被一点点的小事伤到心,或者说他们很敏感,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看得很大、很严重。比如说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她就当了真,从而对这位同学板着脸翻白眼;比如,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责问:你怎么没带书来?她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为难自己......究其根本,这应该是一种自私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很多同学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能换位思考,替别人想想,尊重他人。从而导致出了问题后都是别人的错在先,“我”只是正当反击,狡辩的理直气壮、慷慨激昂。殊不知,这是一种自私和不懂得尊重的表现。作为一位班主任,对待这种类型的学生,单纯的凶他们、骂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反感,也许会暂时地屈服,但是在心里也许同时也种下了“恨”的种子,只待生根发芽和一根导火索。我们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其实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毕竟学生的心智还不如我们成熟,犯错在所难免,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不违法犯罪,我愿意原谅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希望这样人性化的管理能获得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2013年9月25日第二篇:与低年级学生相处之道与低年级学生相处之道各位可亲可敬的生活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年级的田老师,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与探讨《与低年级孩子相处》的话题。我从教20多年,一直是和低龄的孩子打交道,我喜欢低龄的孩子,因为他们天真、可爱,和他们在一起我每天都是开心的、快乐的!每年九月,寄宿制学校刚开学,低年级新生的住校情况便是班主任和生活老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于一个刚刚年满六七周岁的孩子来说,在幼小衔接阶段,既要象其他同龄人一样努力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又要尽快适应两周只能回家一次的寄宿生活,是十分困难的。低年级新生对住读生活的适应与否不但事关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周边学生产生辐射影响,所以如何与低年级孩子相处,指导孩子们尽快适应住校生活,是生活老师们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家长更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家长对于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强烈。我校是应城市一所12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设备都是高标准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来我校就读。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大部分也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更何况听孩子们的心声呢,因此在寄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多年累积的经验,我觉得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如何让孩子们适应住校生活。喜欢老师,喜欢学校。那么作为生活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了解学生心理,关爱和守护学生呢?我有如下建议和大家分享:1.关注学生的心理,正确看待学生想家的情绪。独自进入新环境,对每一个寄宿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进入寄宿学校后,低年级新生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了。在校时,我们的生活老师要对新生多进行和风细雨的引导和对未来更有趣生活的描述。低年级孩子大多只有6、7岁,初次离开父母的他们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同时进入新环境,更加大了他们的不安感。孩子们想家时,大多在会在寝室哭闹。因为寝室是最容易触景生情的地方。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生活老师要以感同身受的语气和体会与其交谈,带她们在寝室外散散步,分散其注意力,切不可表现出厌烦、排斥,甚至呵斥学生的哭闹的行为。2、耐心对待学生的哭闹情绪,给予时间等待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有的学生刚入校时哭闹严重,但经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有的学生刚入校时觉

Ro****4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