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五篇] 第一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课标对本册教材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全册要求会写120个字。(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二、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全册共1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其中第六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重难点: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7.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9.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24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4人,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惯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本学期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需要好好加强教育。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四、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次要明确每一专题的学习目标再次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并综合运

代瑶****z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