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5万字
约44页
0
4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docx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一篇: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轨迹*施威刘青匡导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技术创新是推动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近代化、现代化和数字化阶段。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媒介产业实现了三次整体性提升,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发展规律。关键词:媒介技术演进近现代19世纪中后期,在西方科技和文化影响下,中国媒介产业体系逐渐建立,并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媒介技术实现了三次重大创新,在形态、运行机制和影响力等方面不断推动媒介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一、近代媒介技术的引进与推广(1882-1949年)鸦片战争后,伴随这西方先进近代技术的输入,新式媒介经营理念、行业规则和运行模式也移植到中国,并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和精英文化的近代化转型,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媒介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因。自1815年英国人马礼逊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后,西方传教士带来了铅印术和中文活字制造技术,为近代中国媒介技术变革奠定了基础。1882年上海同文书局成立后,民营新闻出版业成为媒介技术的创新主体,在出版救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西方最先进的出版技术都被引进到国内,主要包括:(1)蒸汽、电力等动力设备和技术;(2)石印、轮转、胶印等印刷设备和相关技术;(3)制版技术,如珂罗版、石版、金属板等;(4)铸字设备和技术;(5)其他辅助设备和技术,如排字架、纸型以及纤维纸、油墨制造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铅字印刷成为市场主流,传统雕版技术逐渐被淘汰。在媒介技术变革的作用下,中国出版业实现了近代化转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机械化媒介出版技术显著提高了媒介生产效率,各地媒介形式日渐丰富,报纸、杂志、教科书和各类读物开始大量出现;出版物在形制、印装水平、内容等方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媒介产品不再是上层社会独享的“奢侈品”,普通读者群体迅速扩大。其次,出版行业内部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介从业者的角色与职能都实现了更新,编辑、记者、撰稿人、出版人等主体作用逐渐凸显;传统编辑技术被现代编辑形制所替代,实现了编、著分离和校、印独立,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完整、高效的近代编辑技术体系。再次,随着媒介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产业的核心技术、生产流程、企业组织形式乃至产业属性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媒介从业人员趋于专业化、职业化;二是新闻、出版和发行机构开始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有多种组织形式和融资渠道;三是确立版权保护制度;四是脱离了精英文化的羁绊,实现了文化生产的大众化、商业化和市场化。总之,在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媒介在舆论宣传、文化生产、科学普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由于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此阶段的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束缚。早在19世纪末,西方国家就完成了产业机械化、电气化改造进程,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媒介产业仍以人力、畜力和半机械为主,大型高速设备尚未普及,总的来说,此阶段的媒介技术体系仍以半机械化为主要特征。二、现代媒介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950-1984年)建国后,媒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和环境,这一阶段的媒介技术以机械化、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生产技术更新相对缓慢,且发展不均衡。在技术创新方面,受科技能力、工业发展水平和政治局势等因素的限制,与西方国家差距拉大,但仍有局部突破。1956年,为配合社会主义改造和政治思想宣传工作,新闻出版业完成了系统性整合和产能的重新布局,并整体步入半机械化阶段。在国营体制和组织体系下,媒介技术体系得到完善,除了速度和质量方面的提升外,从组稿、编辑、排版到印刷、发行等环节都实现了系统性配套和升级。建国至1984年,媒介生产技术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现代媒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印刷出版技术体系得以完善,各种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被广泛应用:(1)印刷技术环节,逐步向自动化、高速度和多色化方向演进,研发出一系列中小型轮转印刷机、多色胶印机等;(2)在完善传统铸字、排版技术基础上,逐步引入照相排字、电子分色等新技术;(3)装订技术方面,陆续研制了自动订书机、精装自动生产线、锁线折页机等印后设备,并解决了自动控制、联机联动等技术难题,因而实现了由半机械化、单机生产向机械化、联动生产线的整体升级。在产能方面,1979年全国印刷量达到2009万令,较建国初期增长了近30倍。其次,相较于近代,现代编辑技术体系趋于系统化、复杂化,一是技术流程设置更为科学、合理,编辑工作流扩展到10个环节,且前后衔接愈加紧密;二是出于舆论导向的需要,国家加强了对编辑技术流程的管理,在程序设计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文档大小:4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