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7千字
约17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docx

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

第一篇: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追问诗歌教学主持人:王玉萍辩课:陈超史冬娜苏月霞孟波贾红艳唐丽丽古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闪烁着伟大的人文精神之光。而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新课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可见,古诗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品味古诗的无穷之意。话题一:怎样将课堂诵读做实做活?陈超(逊克县实验小学):这堂课我的执教理念是“读”占鳌头: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通过朗读,引起争议,进而读准字音;利用吟读,读出古诗的韵味;运用想读,读出孩子们眼中的《敕勒歌》,让学生的朗诵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目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通过背读,使整节课达到高潮,让学生的情感有了释放。史冬娜(逊克县干岔子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情境教学更利于激发情感与想象。所以我引入了《敕勒歌》的传说,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腾格尔的《敕勒歌》雄壮激荡,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比东魏的将士们生命更重要的是家乡敕勒川,从而激起了诵读的浪花。但是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诵读的形式偏单一。应该从多个角度,从儿童的视角,来创设情境开展诵读,会更容易达成体会诗意,感悟诗情的目标。苏月霞(逊克县逊河小学):找准切入点,盘活诵读课堂,水到渠成。陈老师巧妙地运用歌曲切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美丽草原的空旷辽远之美,感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激活学生对草原的无限遐想和向往之情,为后文学习奠定基础。史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学诗,入情入境地诵读。孟波(逊克县逊河小学):两位教师的课堂诵读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优秀的学生能积极发言,中等生能跟随着老师的引领。但课堂上那几位“滥竽充数”、“无动于衷”小家伙,没有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和指导。场面热热闹闹、声音沸沸扬扬,但有的孩子的诵读还是“念经”式。理解和感受的自然也不到位。陈超:的确,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因为时间的关系,个别同学没有读出感觉时,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此处关注学生个体方面做得不够,个人认为还是存在走教案的潜意识,课堂生成的机智性策略少,看来真正“以生为本”,还需千锤百炼啊!孟波:我觉得这是语文老师的共性问题,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并为之付出心力去研究。苏月霞:诗歌教学离不开读,读熟读准字音是前提。结合诗意、注重诗歌的韵律读出诗的韵味是基础。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是关键。陈老师“穿越时空”的情境诵读,不仅利于学生记忆古诗还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王玉萍:以“读准、读通”为基础,再读出节奏,悟出诗意,两位老师对诵读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但两人都没有教师范读的环节,虽然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的范读显得有些苍白,但这才是教给学生古诗朗读方法的一条捷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一遍一遍的齐读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但这种整齐划一的齐读,往往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贾红艳(逊克县民族小学):古诗诵读应尽量避免齐读,因为齐读容易导致唱读,淡化诗味。还有这两节课缺少学生的品味试读,比如:两位老师都抓住“穹庐”让学生体验作者把大草原视为家,引导学生体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但却没有适时地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出来。王玉萍(逊克县实验小学):古诗的审美体验是感性的,是个性化的,诗的韵味只能靠自己全身心的反复诵读方能逐渐品味,所以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诵读,熟读自悟的体会才是最独特的。古诗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还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揣摩。贾红艳:美由心生,诵出韵味,以往的古诗教学一般停留在不同形式地读,以熟读成诵为主,而这两位老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析字,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品悟诗歌的凝炼之美和意韵之美,并启发学生将自己所悟到的情感用或诵或吟等形式表现出来。唐丽丽(逊克县实验小学):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贾红艳:入境之后的导读中,教师的评价语也不可小觑,两位教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评价有激励也有指引,不仅能评学生表现,还能给予指导性的意见,使教师语言不只是简单的“你真棒„„”。唐丽丽:诚然,这样的评价语已经因为泛泛和滥用失去了它的积极意义,因此用心设计,打造语文味儿浓浓的评价语,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功课。话题二:怎样使学生的想象由“骨感”变“丰满”史冬娜:这节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追问诗歌教学——课例研究研讨稿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