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docx / 文档详情
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5.9万字
约101页
0
7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docx

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

第一篇: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金匮要略》治则及预防思想涉及治则最多的篇章是第一篇,论述了6种治疗原则。1、2[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意也。余脏准此。(1)[提要]本条以肝病为例说明治未病的思想,并提出虚实异治的治疗原则。治未病即是预防疾病从已病脏腑向未病脏腑传变。如:肝病容易向脾脏传变,那么,在肝邪尚未向脾脏传变之前即行调补脾脏,从而预防疾病从肝脏向脾脏传变,这就是“治未病”。其目的是截断疾病的传变途径,阻止疾病蔓延、发展。以肝虚证的治法,即酸补苦助甘调为例,说明虚证的治法。提出了虚实异治的治疗原则——补不足,损有余。[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覚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2)[提要]本条从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预防思想和早期治疗措施。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正常的气候有益于人与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而反常的气候就会影响人与其他生物,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而发病与否,关键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发病学说:对于疾病的发生,张仲景将其概括为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后,因内在正气亏虚而内传脏腑;二者,皮肤受邪后,因正气不虚,病邪只能在四肢九窍、血脉等体表部位流传;三者,房室过度、金刃虫兽伤害致病。仲景发病学说的特点是以脏腑经络分内外,六淫邪气为主要致病原因,以邪正力量的对比决定病位的深浅。预防原则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保证“五脏元真通畅”,具体预防措施归纳为:(1)养正气;(2)守法纪;(3)防灾害;(4)慎房室;(5)节饮食;(6)调寒热。3表里缓急治则[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0)[提要]本条论述表里同病时的先后缓急治则。表里同病,应根据病情缓急而采用“急者先治”的原则,若在里证为急的情况下,宜采用先表后里原则。4新久先后治则[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提要]本条论述新久(旧)同病时的先后缓急治则。1.痼疾系指久治不愈的疾病,亦称久病或旧病;卒病是指突然发生的新病。2.在新久(旧)同病的情况下,宜先治新病,后治久(旧)病。其原因为:(1)新病易治,久病难疗;(2)新病势急,容易传变,久病势缓,不易传变;(3)新病多实证,久病多虚证,新病实邪容易乘久病正虚之机而内陷,加重久病。5随五脏所喜治则[原文]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提要]本条论述应根据五脏喜恶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原则。1.所得即所喜,指与疾病相适应的药物、饮食、居处环境等因素;所恶指不适合疾病的药物、饮食、居处环境等因素。2.本条说明药物、饮食、居处环境适应病情则疾病向愈,反之则会加重病情。6审因论治治则[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提要]本条论述审因论治的原则。论治杂病,必须首先辨明病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具体的治疗原则:1[原文]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18)2[原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3[原文]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9)4[原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金匮要略研究生参考资料

文档大小:7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