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docx / 文档详情
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3万字
约23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docx

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

第一篇: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钱老的书中总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记得高中时捧着《围城》,几个同学看的时候笑得抱成一团。《论快乐》是钱老《写在人生边上》小集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现在再重读这篇文章时,感觉也是跟原来不同的,绝不是原来单纯地觉得好笑。现在则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深层次的涵义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智慧的文章。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矛盾”这个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对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种描述,大而解释则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哲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将不管多大的问题给简而化之,用一个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时又神圣得让人不敢去触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哲学也不例外。那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钱老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旧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而像钱老这样的知识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却不能得到施展。在当时,钱老等一大批的知识分高举民主救国的旗帜,传播先进的文化,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国的斗争中去,虽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们是乐观的,在斗争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快乐的。再想想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物质上的富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因为在大学生中流行着“郁闷“这样一个字眼。我想,接受着高等教育,生活上无忧无虑的天之骄们;未来国家、民族的栋梁们,理应是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何苦要天天发出“郁闷”这个听起来不快乐的词语呢?仔细想想,恐怕是物质上的富足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那么这些是谁的责任呢?是社会,是家长,还是我们自己呢?都有。社会的大气候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家长望成龙的心态会让我们这些度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有种优越感。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上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在身边,没有了中学时老师的管教,学业的轻松让我们不禁觉得飘飘然。第二篇:胡河清《钱钟书论》钱钟书论胡河清文艺理论不管怎么说,无非也就是谈文艺的而已。然而我认为最好的文艺,总是渗透着人生的感怀;如果谈文艺的理论文章一概都写得如同哲学家的着述,一点点汗臭或者酒香的味儿都嗅不出来,那也未必就算顶高明的理论境界。我先前特别喜欢的一篇文艺理论的大文章,便是柏拉图的《斐德若篇》。看那篇文章,不但领教了不少文艺理论方面的道理,且又能见识到如许希腊哲人高谈雄辩时的风采。当代戏剧讲究推倒“第四堵墙”及观众的参与意识。我读《斐德若篇》的时候,也觉得那“第四堵墙”荡然无存了似的,有时竟忍不住想开口狠狠刺一下那位自以为全知全能的苏格拉底。要是当初斗胆敢只身去“会饮”,恐怕十有八九会被苏格拉底大人的收发室赶出艺术的宝殿的。知趣之余,还是谈谈咱们东方吧。咱们中国的钱钟书先生,也是以辩才着称的,且又写过艺术的大着作如《谈艺录》、《管锥编》及其它。不过到底是诗书礼义之邦的老先生,态度气象上是要比苏格拉底谦虚了许多。比如那《管锥编》的“管锥”也者,钱钟书在此书的一开场便解释:“锥指管窥”的意思。这样低调的题目对有着雄赳赳的希腊格斗士那般姿态的、专爱作总结发言的苏格拉底大概是不大会起的。但据说钱钟书先生是江苏无锡人氏,而老话则有“刁无锡”之说,意谓无锡人说话口气是很“刁”的。大凡“刁”者必喜“锥”人也。如此看来,钱钟书之谈艺,从书的标题上便露出自己的脾气来,也比不得新星们之高深抽象的。为什么说到艺术理论,便单单先举出个钱钟书来呢?因为,中国历代的文论、诗论乃至画论极多,其中还有不少被后人当作“名山文章”,但我对此则有自己的看法,尽管钱钟书称他着的也是“诗话”,却与传统的诗话大有异趣存焉。依我看来,传统的诗话文论类文章其中固然不乏警语佳句,但也有些不及钱钟书的地方。传统诗学作品的品类之一,是一味地高玄。比如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文字就极狷洁明净。我原先颇欣赏他的《典雅》一品:“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想想做人若能永远如此悠哉游哉,消遣岁月,真是其乐无穷。由此之故,已能将此段文字倒背如流。但既熟诵之后,不满也就渐渐生了出来。人生在世,总有些七情六欲十二万枯槁奇想在此,而若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