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银川西夏区区情概要 第一篇:银川西夏区区情概要西夏区区情概况银川市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东以包兰铁路为界,西至贺兰山中轴线,南邻永宁县,北接贺兰县。现辖两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6个行政村,48个居委会,总人口约27万.总面积987.2平方公里。西夏区地貌从西向东为贺兰山山地及洪水冲积平原和部分黄河冲积平原,辖区有耕地168700亩。平均海拔1100—1200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3—8.6℃,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左右。无霜期160天。西夏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贺兰山蕴藏多种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磷矿、煤和贺兰石等,是能源矿产、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主要产地。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完成总产值76.9亿元。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引进入区企业67家,注册资金11.5亿元。2003年底,全区耕地168700亩,人均耕地约4.2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552吨。2003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依托银川市首府城市完善的金融机构,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现有各类非公经济单位9201个,从业人员3.8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1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缴纳税金9008万元,非公经济总量占西夏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8549户,从业人员1.44万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5亿元。2003年累计吸收投资总额20.4亿元。西夏区成立以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仅去年拆除临时建筑12.4平方米,配合银川市改造了四条城市主干道,完成“四园一广场”等城市景点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800万元,硬化乡村道路3.1公里,建设小集镇排水主管道905米。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境内交通便利,是自治区、银川市的交通枢纽和窗口,银川火车站、联航机场和长途汽车西站设在本区,包兰铁路横贯其中,银新、银西专用线在此与其接轨,并连通辖区各大企业。全区城市程控电话入户率100%,农村为47%。全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以及十几个社区文艺团体,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在校学生7.37万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为99.4%。科研院所21家,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万人,其中高级1485人,中级4626人。医疗院所21家,医护人员1503人。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效率突出,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27.71%和23.83%。2003年底有低保户6996户,做到了应保尽保。下岗职工15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04人。西夏区旅游资源丰富,有西夏王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滚钟口风景区、西部影视城、拜寺口双塔、苏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及贺兰山岩画等旅游景点,还分布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发展施政词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勇(2004年6月15日)银川市西夏区是2002年10月银川市区划重新调整后,在原银川市新城区的基础上新成立的一个市辖区。一年多来,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夏区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困难,全力加快发展。在工业发展、农民增收、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社会事业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同比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7.2%,超收144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5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74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同比增长6%;新增就业37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以内,同比下降0.7%。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最高水平。为了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目标,西夏区委、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西夏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经过3—5年努力,把西夏区建设成为银川市乃至自治区的“三地一中心一屏障”,即“工业基地、教育重地、旅游胜地、物流中心、贺兰山东麓生态屏障”,初步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市辖区。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以上,本级财政平均增长1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把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规划建设好中小型工业基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做好大企业配套工作。围绕机械制造企业的零配件加工和

永梅****3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