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庆第六采气厂简介五篇范文 第一篇:长庆第六采气厂简介第六采气厂简介第六采气厂组建于2010年3月,其前身为“长南气田开发项目部”,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是一个以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为主,兼有项目管理和技术研究职能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工作区域横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靖边县西部,延安市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宝塔区2市5县1区,所辖区域矿权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亿立方米,探明面积**平方公里,累计建成产能**亿立方米/年,管理气井**余口,建成集气站19座,污水处理站1座。第六采气厂主要负责志丹、安塞、定边、吴起、靖边南等气田开发、生产、征借地、经营管理及矿权保护等工作。2015年1月20日,根据长油字[2015]19号关于长南气田开发项目部更名及机关与附属机构标准化配置的通知要求,更名为“第六采气厂”,机构全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气厂”,简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六厂”,并于2月11日正式在西安挂牌成立。目前,采气六厂设机关职能科室10个、机关附属部门6个,作业区5个,地质工艺研究所1个,生产保障大队1个;设产建项目组2个,分别为定吴气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组和靖边南气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组。项目部现有员工438人。按照长庆油田“重点加快长南气田开发建设,及早发挥应急气田和调峰气田作用,为气化陕西,保障首都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天然气供应做出贡献”的总体要求,长南气田作为长庆油田重要资源接替区域,始终坚持“两到三年快速建成年产超100万吨油田规模的应急气田、调峰气田、民生气田”总体目标,夹缝中求生存,逆境中谋发展,夺取了产能建设、气田生产的全面胜利,为“气化陕西”和定边县规划建设的天然气工业园区和吴起、志丹在建LNG加气母站项目提供充足的气源保障,得到了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和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注。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第六采气厂始终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和谐是第一使命”的理念,以“四化”方针为指引,以产能建设为中心,以外协突破为保障,以安全环保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支撑,攻坚啃硬、拼搏进取,努力开创气田开发建设的新局面,呈现出了外协攻关持续突破、产能建设高效运行、员工队伍和谐稳定、各路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针对开发管理区域大、气井数量多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油田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全面加强精细气藏管理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实验,优质高效推进产能建设,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日产气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成为长庆油田历史上建产、上产速度最快的单位。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第六采气厂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和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针,主动适应气田发展新常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新瓶颈、新问题,不断提高气田开发水平。从长远和战略出发,我们的愿景目标是:打造绿色、科技、和谐气田,建设技术领先、管理先进、队伍一流、环境和谐、效益良好、发展持续的现代化采气厂。第二篇:长庆油田第五采气厂简介第五采气厂简介第五采气厂组建于2009年3月10日,其前身为“苏里格东部气田开发项目部”,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2010年3月12日,根据《关于苏里格东部气田开发项目部更名及完善内设机构的通知》(长油字〔2010〕46号)要求,更名为“第五采气厂”,并于4月16日正式在西安挂牌成立。第五采气厂辖区地跨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两省,负责苏里格气田东区和苏**井区的日常管理和矿权维护工作,所辖区域矿权面积**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亿立方米,探明面积**平方公里,累计建成产能**亿立方米/年,管理气井**余口,建成集气站30座,污水回注站1座。目前,全厂设机关科室12个,机关附属单位5个,基层单位5个,员工总量598人。建厂以来,采气五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油田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优质高效推进产能建设,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气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成为长庆油田历史上建产、上产速度最快的单位。2010年天然气产量17.98亿方,2011年天然气产量21.41亿方,2012年天然气产量29.12亿方,2013年天然气产量35.41亿方,2014年天然气产量35.52亿方,刷新了苏东气田历史产量新记录,创造了连续两年稳产的历史跨越,走上了低成本、高效益、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第五采气厂以创新为驱动、依法合规为原则,构建了“232”管理体系(2—两个转变、两个下移,3—三全管理法,2—二维标准作业程序),实现了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强化源头风险防控,积极推行QHSE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气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连续六年保持了安全平稳供

书生****m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