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城教学设计 第一篇:长城教学设计《长城》(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实验二小杜益杰总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5、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流程:第一板块:欣赏图片,激发兴趣目标:1、交流欣赏长城图片后的感受。2、初步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流程: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的长城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长城的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2、交流感受:师:从大家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你们已经被长城深深吸引了。刚才看着一张张的图片,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3、是呀,长城是如此雄伟壮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就让我们走进描写长城的语言文字,再次去领略长城的美。4、揭题。指名读课题。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1、通读全文,把生字新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教学流程:1、通读全文。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欣赏图片时的心情,大声地朗读《长城》。注意把生字新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思考: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2、请四位同学轮读课文,相机指导生字。3、师:你找到与插图相对应的段落吗?(第一幅图对应第一段,第二幅图对应第二段。)4、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5、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归纳小结。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长城的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第三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第三板块:图文对照,感知长城目标:1、研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长”。2、对照第二幅图,研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教学流程:1、对照第一幅图,感受长城的“长”:(1)出示第一幅图:思考:你看到长城了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长城吗?能猜测一下长城有多长吗?(2)出示第一段。当这幅图一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长城的长便跃入我们眼帘。请你自由地读读这段话。(3)指名配乐读。2、对照第二幅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1)师:请你仔细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能概括长城的词语。(高大坚固)(2)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具体从哪个词中可以体会到?①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②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结合插图指名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③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板书设计:长城高大坚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2、继续了解长城气魄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长城气魄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感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板块:想象感悟,体会艰辛目标:1、品读第三、四小节,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2、品读交流重点句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远望了长城,又近观了长城,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登上长城,去踏一踏那方砖,摸一摸那条石,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自由读第三小节。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3、交流感受:(1)重点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2)思考:你们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吗?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的年代;那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这样一个年代,要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容易吗?简单吗?4、边体会边练习朗读。5、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6、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

是你****平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