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范文模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7.7千字
约14页
0
1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范文模版).docx

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范文模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范文模版)

第一篇: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范文模版)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初中毕业,先后在赣南、苏北插队落户8年,其间自学绘画。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任教。以自由职业画家的身份定居纽约至2000年。同年春,应清华大学美术院邀请回国,作为一个老海龟,成为为2000年清华大学百名特聘教授之一。一个画家写册古典音乐随笔,文字随意自然,对音乐感觉的由心而生。书中描写了一些音乐在他生活走过的一些足迹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东西方文化氛围的差异,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出国呢,因为即使是在外国的非常发达的大都市,你也能有一种活在文化中的感觉。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文艺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则就是生活,教堂里传出的清唱曲、弥撒曲、安魂曲和林肯中心的商业性演奏会是完全不同意义的。对于艺术,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就像每日的早餐一样,是一种习惯。他们在教堂的圣歌中第一次受洗,小孩子每周都会去教堂唱颂歌做礼拜,从小就玩耍咋大师伟大的壁画之下,对于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和习惯都是在懵懂时期开始沉淀的。在陈丹青的另外一本书《多余的素材》中,引用了欧洲人常常说的一句话: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读了他的《陈丹青音乐笔记》后,越发有所感觉。文化的修养,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积淀。像我们中国现在状态,无论是设计领域还是音乐领域,都很浮躁,我们有没有一首歌是能够传唱百年耳熟能详的歌曲?有没有一首歌是能够几代人同声一唱的。都已忘记,正在忘记。一味的追求舶来品,或者片面的理解我们自己文化,于是几千年的文明就变成了几个吉祥纹样。十年的文化断层使我们的上一代失去了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这一代更是从你好谢谢对不起开始学起,住在全国都一样的标准居民楼里,被赶出了四合院,看不见了北京城,找不到天桥的杂耍。我们的文化在哪里?变成了行行的文字,在书里,让老师天天上课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有多麽的伟大!变成了故宫90块钱的一张的门票,进去却发现老城墙比我们家墙还新。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根本不是感受到的,而是喊口号喊出来的,对于不研究传统艺术的老百姓来说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抽象的东西。于是,在月饼盒子上贴个大凤凰,放在那买,买东西的人为了卖出去,再告诉你这个好看,是传统,对于一张白纸来说,你涂什么是什么,于是久而久之,中国传统就成了龙,凤,蝙蝠了,他生活中没有对比啊,他认为这已经比他生活的大方块楼好看多了,就是好,这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了。大众的审美观念就是这样被扭曲的,让咱么头疼的那些有着奇怪审美的客户才是真正的受害者j,k罗林呆在自家门口的咖啡厅,看着对面的街道就能写出哈利波特里面那么美丽的霍格沃兹,那分明就是他家门口大街小巷教堂的改良版和升华版。小孩子从记事起就能抱着小画板去卢浮宫对着大师真品涂鸦,站在教堂里,你不出声应,心里都跟着管风琴的旋律走了,你发出的声音都和你身在的场景融为了一体,并且自然融入了百年的沉淀感。拿出欧洲古典的乐器,无论是形状还是声音,色调,完全是和你所处的环境,那些建筑,街道,树木是和谐的,因为他们是一起走了几百年成长起来的。我从四岁就学小提琴,我认识它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背它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开始,不知道怎样的声音是美,被关在小教室里练琴,反正不按照五线谱上的小蝌蚪拉就会被老师打,他在我的生活里就是显得很突兀,很多年不知道什么是好听的旋律,只知道错与对。最后当我第一次站在北京音乐厅的舞台上,听到我弹奏的旋律环绕音乐大厅一周又回到我的耳朵里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才是应该这种乐器应该存在的地方。就像陈丹青在音乐笔记中提到的“听管风琴,赞歌,当然要去大教堂;听巴罗克音乐,要去王公贵族之厅堂庭院,才能真切感受古典音乐文化”,不说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那我们的自己的乐器来说,你看着一个老爷爷在北京的大马路边拉二胡,你感受到的只能用追忆来形容,你的感觉就是他活在自己世界中。而前一段我们宿舍几个人去了江西婺源的一些古镇,那都是一些保存非常完善的徽派建筑,我们走在老街上,忽然听闻一阵很稚嫩的二胡的声音,就看见一个小孩坐在临街一个开着门边一个老爷爷在教他二胡,琴声虽然很稚嫩,但是却格外的和谐,而让人不由得驻足倾听,陈丹青说,每一种艺术都有他特有的观赏方式,的确是这样,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才能够还原所有的本真。那种感觉就如陈丹青所说:听来僻静、安详,全然的孤单,仿佛只是音乐自己在听,你正好悄然在场,也听到了。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悟,谢谢大家第二篇:陈丹青老师讲座有感当困境不再是困境——听陈丹青先生的讲座有感陈丹青先生是著名的画家与文化名人,而他更能引起我们关注的却是辞去北大教授的事件。老实说来,我当时选这门课的初衷是想去凑热闹来着,想看看这个稍显顽固的文化名人能给人带来怎样的震撼。但是从听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陈丹青音乐笔记有感(范文模版)

文档大小:1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