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篇: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现状与启示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改革途径。据报道,从1997年广东省首开我国公车改革试点以来,已有北京、上海、江苏等20多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从试点效果看,喜忧参半,利弊共存。一、车改的主要模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层面广、政策性强,矛盾突出。(一)货币化模式。除少数职能部门保留必要的工作用车(如执法车、特勤车等),其他公务用车全部取消,逐月給参改职工全额发放交通补贴费。(二)半货币化模式。以现有公务车辆为基础,由政府筹建以企业模式运行的公务车出租服务公司,实行有偿使用。交通补贴一部分发放给个人,另一部分由单位集中管理,年终按实际使用费用统一报销结算,超支自负,节约部分按比例实施奖励或留转下年度继续使用。(三)加强监督管理模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规模和总量。加大纪检监察和社会监督力量,采取措施使公车“醒目化”。如粘贴“公务车标识”等,防止公车私用等违规现象发生,促进公车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二、车改带来的变化(一)公车费用总体上有所节约。车改后,由于财政每年压缩减少了购置、更新、维修车辆的相关经费开支,与车改前相比每年车辆费用有明显下降。如南方某城市一个区改革前(以2003年为例)有626辆公务车,一年公车开支费用总计达1995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费用1637.85万元,一年就节约了357.15万元。(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车改部门和地区普遍反映,把公务交通费量化到个人,大大简化了公务外出办理的手续,改革后的用车制度和规范管理,既保证了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需要,又给一般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带来了便利,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少数人随意用车,多数人用车困难”的现象,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车改后,由于每人每月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公务交通费,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个人购车、养车的经济压力,职工购买小汽车的愿望有所增强,私家车数量明显增长。据一车改地方反映,车改后单位公务车平均减少了79%。而拥有私家车的比例由原来的8%增加到40%。如某城市一个机关部门的120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车改,车改前只有6%的人购买了车辆,现在67%的人都有了私家车。这样开私车办公事的现象比较普遍,提高了工作效率。(四)保留车辆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大量公车被取消,原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管理力量相对增强。如某城市一个机关单位原有公务车43辆,车改后只保留了5辆。这样,在减少1名管理人员的情况下,还能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和力量,加强对现有车辆的管理,车辆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公车私用等违规现象得到了根治。三、社会舆论的焦点(一)认为货币化改革拉大了与群众的收入差距,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公车货币化改革主要是在机关单位内部实施,公务交通补贴的对象也是机关工作人员,所以社会各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据报道,在我国中部一个人均收入仅800多元/月的城市,车改后,一名处级干部仅车改交通补贴一项收入1200-1600元每月,就超过当地人均月收入,是当地居民生活保障最低标准的4-5倍,超出了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引起当地群众强烈反映。(二)认为公务交通费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由于取消了大部分公务车,交通补贴又直接发给了个人,有的单位和个人会尽量节省开支,压缩外出办公次数,造成本该外出执行公务的却减少了外出,本该专门去办的事务变通为顺路去办,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有的部门和单位本来该自己到基层去落实的事务,变更为让基层单位上来办,给基层单位增加了负担。同时,由于交通补贴标准不科学、不合理,补贴标准相差较大,内部工作人员也存在意见分歧。如领导干部每月补贴2000-3000元,普通工作人员仅有几百元,造成业务多的不够用,业务少的用不完,影响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三)认为这种改革是短期行为,没有从根本上降低公车费用的开支。公务用车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长效管理机制降低公车费用支出。据一些车改部门和单位反映,公车货币化改革后大约可减少三分之一的费用开支。如果单纯从理论数字上看,似乎达到了节约的效果,但实际上节约并不到位。把公车使用成本和社会车辆使用成本相比,节约三分之一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货币化改革要从长远考虑,看财政不应列支的公车费用有没有真正减下来?如果只是把购、养车辆费用直接发给个人而不再购车,国家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没有达到改革的目的。(四)认为货币化改革是“卖公车、发补贴”,造成国有资产的隐形流失。有一个公式基本反映了各地确定补贴标准的概算方法:交通补贴基数=车辆消耗基数×公务活动占用量×(1+地理因素系数+购车因素系数+经济因素系数)。车辆消耗基数由车辆折旧费

是你****岺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