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潍坊) 第一篇: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潍坊)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一.事项名称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二.设立依据《关于明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管理工作的通知》(潍政办函【1997】90号)三.程序依据《关于做好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报到、二次派遣和调整改派工作的通知》(鲁人办发【2006】119号)四.办理条件符合相关规定,材料齐全。五.申报材料(一)就业报到证;(二)毕业证;(三)身份证;(四)1、未就业毕业生已落实用人单位的,需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下简称“信息网”)上生成的就业协议书(接收函);2、已就业毕业生又落实新用人单位的,需提供原用人单位出具的在“信息网”上生成的解约函和新用人单位出具的在“信息网”上生成的就业协议书(接收函);其中:①中央、省属单位的就业协议书(接收函)或解约函由用人单位出具。②潍坊市属单位的就业协议书或解约函由用人单位出具,需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③潍坊县市区属单位的就业协议书或解约函由用人单位出具,须经县市区毕业省内就业主管部门审核盖章;④外市单位的就业协议书(接收函)由单位所在地是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出具。六.审查步骤1、受理、2、审查、3、核准、4、审批。七.承诺时限当天办结八.收费情况不收费第二篇:日照: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如何办理报到手续“日照生源”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并办理《就业协议书》鉴证的,应持《就业报到证》(普通高校毕业生)或《就业推荐书》(中专毕业生)、《毕业证书》和《户口迁移证》直接到签约单位报到,由用人单位的人事(政工)人员统一办理就业和落户手续。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持《就业报到证》(普通高校毕业生)或《就业推荐书》(中专毕业生)、《毕业证书》和《户口迁移证》到生源区县(原户口所在地)人事局办理报到和登记手续(联系电话见附表)。“非日照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已在日照落实就业单位或实行人事代理,并办理《就业协议书》鉴证的,可参照“日照生源”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办理报到、就业和落户手续。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电话号码办公地址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科8785173市级综合办公楼四楼东港区人事局人才中心8253873昭阳路27号莒县人事局人才中心6222809莒县电业大厦附楼五莲县人事局人才中心5213558五莲县城富强路78号岚山区人事局人才中心2612618岚山中路中段开发区人事局人才中心8351409天津路99号来源:日照日报第三篇: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一、教育(一)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二)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革新性。(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方面”;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五)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基本特征。二、学校(一)现代学制的构成:1.纵向——学校级别;2.横向——学校类型。(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三)学校文化:1.概念;2.形成;3.分类。(四)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4.沟通的形式;5.沟通的障碍;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家庭教育:1.家庭关系及其教育的类型;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六)社会教育:1.影响小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2.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三、学生与教师(一)几种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批判;2.环境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3.辐合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论点。(二)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三)教育的科学性与儿童的健康发展:1.教育目标;2.成熟的基础;3.整体与个体;4.儿童的主体性。(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1.终身发展——主导价值;2.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3.个性化发展——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五)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学习环境提出新要求: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2.强调学校学习与社会环境相联系;3.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六)教师的社会作用。(七)教师劳动的特点。(八)教师必备的素质:1.文化素质;2.教育素质;3.职业道德素质。(九)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学生观:1.独立自主的人;2.有无限的创造潜能;3.完整和有差异的人。(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努力****恨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