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第一篇: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一)推荐方案。一旦发现感染,即刻开始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氨苄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次为一个疗程。2、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为一个疗程。(二)替代方案。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g/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日为一个疗程;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每次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日为1个疗程。(三)治疗时期。1、孕早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干预早期和孕晚期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共2个疗程。2、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开始,最好在分娩前一个月完成。3、临产时发现的感染孕产妇,也要立即给予1个疗程对的治疗。4、治疗过程中复发或重新感染者,要追加1个疗程的治疗。5、既往感染的孕产妇,也要及时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四)注意事项。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为规范治疗:①应用足量青霉素治疗;②孕期进行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之间需间隔2周以上;③第2个疗程在孕晚期进行并完成。2、苄星青霉素治疗期间,若中断治疗超过1周,或采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时,每个疗程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要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3、治疗期间应当定期随访。每月做1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观察滴度变化,判断有无复发或再感染。随访过程中,如果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上升或结果由阴转阳,则判断为再次感染或复发,应当立即再开始1个疗程的梅毒治疗。4、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必须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以便与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后续诊治的依据。二、儿童预防性治疗1、治疗对象: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孕期接受过规范性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2、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三、儿童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直至排除或诊断先天梅毒。四、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一)先天梅毒诊断。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先天梅毒:(1)儿童的皮肤黏膜损害或组织标本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检测到梅毒螺旋体;(2)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3)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滴度≥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4)出生时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5)18月龄前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18月龄后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阳性。(二)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方案1、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2、脑脊液异常者。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水剂青霉素G,每次万单位/千克体重,每8小时1次(7日内3新生儿,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连续10-14日。(2)普鲁卡因青霉素M,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14日。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则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3、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4第二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随之母婴传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全国艾滋病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0.1%上升到2003年的0.6%。因此,在妇幼保健系统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能力建设,实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规范化服务迫在眉睫。健康教育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病房及产房、婚前保健门诊以及村卫生室、学校等多种场所,运用多种形式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人群,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

宜欣****外呢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