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说复习导学案 第一篇:马说复习导学案《马说》复习复习目标:1.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用原句回答问题。2.会准确解释重点词语。3.会翻译重点句子。4.能根据课文分析解答问题。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入,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二、文言词语(一)通假字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耶:“”通耶,表示疑间,相当于“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词”,喂养。(二)一词多义②食: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吃一食或尽栗一石。顿③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④以:不以千里称也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三)词类活用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四)其他词语1.然后有千里马(然:这样)2.而伯乐不常有(而:表转折,可是)3.故虽有名马(故:所以)(虽:即使)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等:(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6.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7.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8.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或:有时)(尽:吃完,吃光)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千里,日行千里)10.是马也(是:这样)11.虽有千里之能(虽:即使)1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1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常;普通)(等:等同,一样)1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15.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以:按照)1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17.执策而临之(执:拿)(策:鞭子)(临:面对)18.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难道)(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19.其真不知马也(其:表推测,恐拍)三、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别死于槽柄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直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文章理解(一)思想内容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二)艺术特色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三)马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五、典型题解(一)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着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10、《马说》通过的写法,文中“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借的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愤慨。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二)问答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六、对比阅读(一)(甲文)《马说》(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是你****馨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