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史料解析 考试材料题必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8.4万字
约175页
0
1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必修二 史料解析 考试材料题必备.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史料解析考试材料题必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历史必修二史料解析考试材料题必备

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二史料解析考试材料题必备史料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臵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分析解读】“井田”是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周制以九百亩之地为一里,划为九区,各区百亩,成一“井”字形。《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井”中间的一块百亩田,称为公田,在其中凿井;外围的八块共八百亩土地为分属八家的私有田;八家同养公田。井田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井田中纵横的疆界,承认了个人新辟土地的合法所有权,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一个标志。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诗经〃周颂〃载芟》材料二: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⑩⑥⑦⑧⑨①②③④⑤1──《周礼〃秋官》材料三: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礼记〃月令》材料四: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诗经〃小雅〃大田》【注释】①芟:除草。柞:除木。②泽泽:迅速的样子。③徂:往,到。隰:新开垦的田。④略:锋利。⑤俶载:开始。⑥实:种子。函:种子的外壳。⑦驿驿:长势旺盛。⑧厌:11螟螣:吃稻心的害虫。○12蟊贼:吃禾苗的害虫。○13美好貌。⑨麃:耘地。⑩绳:草结子。○14秉畀:投到。稚:幼小。○【分析解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成型于春秋时代,现存305篇,依其性质编为风、雅、颂三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周代社会也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商周时代,农业耕作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几条材料显示了当时的耕作技术。材料一描述的是耕种前的除草活动。材料二、三讲的是沤制绿肥。所谓“以水火变之”即火化和水化。火化是把草堆积起来,用火烧成灰,用以肥田;水化是在夏日溽暑时将草堆积,利用湿度、热度加速草的腐化。材料四讲的是人们消灭害虫。“秉畀炎火”说的是除害虫之法。即把害虫投到大火中烧死并埋掉。3.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11○12○13○14○(2)方式: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可知反映的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可知反映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2)问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可判断是租佃经营方式。史料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汉书〃食货志》材料三: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中历史必修二 史料解析 考试材料题必备

文档大小:1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