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于都二中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肖著源一、试卷结构这次试题由市里统一命制,题型及结构为2011年江西高考模式,分为I卷和II卷,第I卷为客观选择题,共36分;第II卷为主观题,共114分。二、试卷考查范围及出题目标本次考试主要考查进入高二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涉及较多的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和灵活运用,以及必修5、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孟子》选读的学习情况。考查较基础,难度适中。1.注重课本知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2、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3、试题设计新颖、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一般,总体考查把握比较得当。三、答题简析学生答题情况及主要问题:前12题单项选择题:做得不够理想,得30分以上的学生不多。学生答题失误原因:(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①字音题:逮捕的“逮”、憎恶的“憎”、贮存的“贮”、拮据的“据”都是常用常见字,但是不少学生不够确定。②字形题:设了三个错别字——尺牍的“牍”、皇天后土的“后”、流弊的“弊”。对于“流弊”一词学生很陌生。③成语运用题:考查了“谈笑自若”“无可厚非”“安之若素”“浑然一体”四个成语,其实无形之中也考到了另外三个成语。A项“谈笑自若”指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机的情况下,不合语境,应改为“谈笑风生”;B项“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可非议”;D项“浑然一体”指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不能用于“民警与群众”,此处应改为“水乳交融”。这其中,“无可厚非”一词学生不太理解意思,极易与“无可非议”混淆。④辨析病句题:主要考查了三种语病:句式杂糅,A“靠的是……取得的”杂糅,可删去“取得的”。指代不明,B“这种主张”不知道是指“接受”还是“反对”。搭配不当,C应在“参与”后加上“意识”。学生的问题主要在C项,也是排除能力不够强,语感的把握不够好的原因。⑤标点使用题:考查了问号的无疑而问、顿号的大小并列及冒号的一管到底,考得非常非常基础,程度好的学生一眼就能做出来,那半桶水的学生还是做不对。⑥名著题:考查了《红楼梦》《三国演义》《高老头》《家》,都是必读书目中的。学生平常的名著阅读存在侥幸心理,没有踏实看书的学生是得不到分的。(2)科技文阅读不够仔细、不够准确。本次考试的科技文的设题不是很难,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两题以上。(3)部分学生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不够扎实,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有欠缺。文言文阅读题:设了一道人物传记,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三·司马申传》。实词与虚词题设得较简单,也较基础。第10小题实词题:“寇”是作动词,非名词,应为作乱、侵犯之意,需用语法分析法分析。第11小题虚词题,考查了“以”“之”“而”“乃”四个词,课内课外相结合。实词题学生做得很好,虚词题少部分学生没做到。(4)文言断句题仍然说明学生的语感不佳,对句意的把握有待加强。文言文翻译题(13题):(1)赋分点为“素”“坐所”“为对”,各1分;补充“司马申”“他”等省略成分,1分。(2)赋分点为“除”“以”“清能”“见”各1分。(3)赋分点为“自”“制”“辞情”“伤切”,各1分。难点是“伤切”及省略成份的补充。学生答题失误原因:1、采点意识不强。句中的重点词语被忽略或意译了。2、不注重语境,表意不准确的毛病仍很严重。全然不顾文意和逻辑。3、文言基础仍不扎实,一些常见的实词及古今异义词的用法也未能准确、全面地掌握。诗歌鉴赏题(14题):第1小题考查了对关键词“恨”字的理解,也是其实对思想感情的理解——①无可奈何的时光易逝之恨,②人生离多聚少的伤感之情。第2小题,考查了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是高考常见题型,但这一点学生把握得不是很准。——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用“手捻花枝”“放花无语”两个细节(或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学生答题失误原因:1、理解诗歌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切实扣住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章法。2、抓不准情感类的关键词,理解主旨不够准确。3、对于写景与写人的手法不能灵活地理解和运用。背诵题(15题):考查了必修5中的3句、必修3里的一个句子及《论语》选读中的一个句子,都是教材读背篇章中的名句。学生答题失误原因:1、得分情况较好,但得满分也不多。主要的问题还是别字。2、个别学生仍不知晓阅卷中此类题目的批阅方法,填满的有,却不知选择有把握的写。大阅读(16-19题)语段选自外国的一小说《黄昏》。此小说的主题不难把握,对我们学生的难度不大。16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照应标题,点明了黄昏时景物的特点;渲染氛围,为下文那些失意的人物的出场做好了铺垫

Ro****4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