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墙上的风景--研修有感(大全五篇) 第一篇:高墙上的风景--研修有感高墙上的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小时候,很羡慕别人爬高墙,可以到房顶上欣赏不一样的风景,无奈自己胆小,只爬过一次,还耗费了好长时间爬下来。直到现在,依旧羡慕站在高墙之上的人影。参加工作以后,初来乍到,安排自己教授政治学科。因为专业不同,特别是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差异,表面上很努力认真,内心却非常挣扎,走又走不掉,没有勇气。工作时间长了,才知道自己的高二班主任居然和自己的本科专业是一样的,现在在教授地理。在高中及其以后都非常欣赏和热爱的老师跨专业也可以教的如此好,当时的他才刚毕业,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还有之前实习期间的杨院长生物学出身又来教授学前教育,我为什么不能做到?还有好几个学校老师都是跨专业„„高中的知识每年变化很少,只要把握好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勤检查记忆就能考出好成绩,我也是按这种模式走的,学生成绩也确实有起色。但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平常的听评课新教师老教师也差不多的模式,有没有一种新的方式来教授政治课?什么时候能够听听外面老师的讲课,他们是如何上政治的?远程研修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最开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但几番指导看下来明白了意思:对来自不同地区的6位教师进行观评课并打分评价。内心非常喜悦,终于可以看到优秀教师的视频了,自己可要好好学习一下,一下子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梦想,多想站在高墙上看风景。这次远程培训仿佛让自己站在了房顶,远远望向远方„„又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打开自己观评课内容:文化生活2篇宁阳一中徐九健老师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烟台一中纪永华老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哲学生活4篇济钢高级中学的任毓颖《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临沭一中于立志老师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莒南一中吉春国老师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长清一中刘建华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让我知道了更多的优秀学校和优秀老师。问题来了,作为刚入职的教师,这6课内容自己都没有教过,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作为学生自己能听懂吗?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每节课是不是会对自己有所感悟呢?第一篇设计课堂导语新泰中学的徐磊老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技巧研究》一文指出有效的课堂导语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简洁性;二是趣味性;三是针对性。任老师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中用30秒的时间引入新课,语言平缓,具有简洁性和针对性。于老师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开场朗读了一段材料,并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说出每天的激励语,非常振奋人心。用时2分钟,具有趣味性。吉老师、刘老师直接用一句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第XX课的第X框题《XX》,具有针对性。徐老师导入语也非常简单:首先我们来看2段话;纪老师则没有导入语,直接点击视频。感想:不同的课堂,不同的课题类型,设计不同的导语,如果不需要也可以直接进入,但总体感觉有些突兀。精彩的导语可以为引出题目和导入新课做铺垫,也是值得我们仔细推敲。第二篇精彩的教学情境德国有一名学者曾经将知识与情境的关系比作盐与汤的关系,他说:“单独吃盐会让人难以下咽,单独把知识剔除出来学习会十分枯燥乏味,但如果把盐溶于鲜美的汤中,把知识融入有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无论是吸收盐还是吸收知识的过程都会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龙口一中的刘芳老师在报告中写到“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感悟:‘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看看6位教师创设怎样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①视频情境法:如徐老师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欣赏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观赏视频“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的感人事迹”)、吉老师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焦点访谈)②故事材料情境法:如纪老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诗歌展示)③游戏情境法:如任老师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大重点内容均已展示动漫视频让大家做游戏导入话题)④小组学习法:于老师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上课之前已经分好小组,并且标牌作指示。⑤对比情境法:如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展示50后、60后的职业选择,与80后、90后进行对比)、于老师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展示不同观点讨论)启示:6位教师几乎用了不同类型方式的教学情境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游戏情境创设法,非常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在小组讨论环节,由并排模式到面对面模式,更有利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小组讨论最好四人或者六人一组,每个小组之间有所间隔,避免所有人都

英哲****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