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等教育规律 第一篇:高等教育规律高等教育与人的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的矛盾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便构成了高等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过程。高等教育活动就必须遵循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来进行。高等教育只有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并为之发展服务。高等教育不仅同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同诸如文化、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有着内在联系。同时,高等教育通过完善和巩固政治制度,提高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等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还起到巨大的作用。高等教育规律就是指高等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同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等特性。(1)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将教育内部诸方面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进而把这两方面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由于这种分类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操作,已在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但这种过于简洁的提法也往往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论。因而,有人认为还应从事物的规律本身来论述,以便更有利于实践。(2)按“规律就是关系”的说法进行分类。教育与政治关系、教育与经济关系等十大关系,并认为这十大关系就是十大规律;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有4个: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关系、教与学及师与生的关系,与之相适应提出了4条教育规律。(3)按照高等教育规律作用的形式、范围和层次分类,分别将其划分为: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高等教育的动态规律和静态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学校教育规律和学校内部教育工作规律三个层次。(4)按分类学科的原理对高等教育规律进行分类,一级类分为“绝对规律”与“一般规律”,二级类分为“教育本体规律”与“教育边缘规律”,并逐级细分,从而构成一个高等教育规律分类学体系。作者自己的意见:(一)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政治的发展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3.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科技的发展。4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文化的发展。5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口的发展。(二)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个体自身的因素;既有个体先天素质的影响,又有个体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因素中,个体的先天遗传素质只为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环境也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而个体的后天的实践活动往往在个体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高等教育作为环境的一个因素,它对个体的后天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素质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完善。第二篇: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作为第三级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高级教育,在三级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2.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专业教育,有别于以普通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和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职业教育。3.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4.普通高等学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统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5.高等层次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学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远程网络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实施教学7.中国近代开办的第一所具有大学雏形高校“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8.1898年在维新运动中孕育、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由政府正式开办的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9.构成大学亚文化的价值与促进文化发展的价值10.高等教育价值的基本属性:精神价值11.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系: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12.行而上学层面就是大学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13.操作层面就是大学制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和学生自治14创造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15.自由精神表现为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理念16.培养的人才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7.开展的科学研究始终占据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18.产出的成果时常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往往在激烈的高科技国际竞争中扮演着国家代表队的角色.1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0.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

白真****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