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备考学习经验交流资料 第一篇:高考备考学习经验交流资料金中南校政治科高考备考经验交流——教师应对策略1、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冲破原有固定思维的限制,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来自教材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从教师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还习惯于用过去所形成的经验来教现在的新课程。比如用过去的考核标准、重难点的分析处理以及对过去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的掌握,来对待现在的教学,并运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其结果是增加了教学任务,课时更紧张了。而在面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时,老师一般不愿意打破以往多年已经形成的固定的经验和模式,对新课程会有抱怨和抵触的情绪。其根源还是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深,准备不足,以及自身的惰性、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是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除参加省市一级的培训外,我们老师提前一周开学,在学校内部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省份的经验,研读先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通读教材,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学年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进行强化和渗透新课程理念,研究解决办法;设置教学主题,共同研讨、交流新课程实施的办法和体会。上一学期我们的教学主题是创设情境,搭设合理认知台阶;这一学期教学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在研讨和交流中得到启发和调整。2、认真研究和解读新课程新课标,按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新教材和实施新教材。《广东省思想政治模块教学内容目标与考核标准》提供的内容目标和考核要求,不仅是模块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改革的基本依据。它为教与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正确的导向,同时它还在整合课程资源、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转变角色,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但是,《课标》过于笼统,教师在具体把握上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课标》分解工作,对每个知识点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进行了认真的分解,为教师准确理解课标把握教材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一届高一政治课教学做了铺垫。这也有利于我们再回头看时分析、总结、完善。3、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开展研讨课活动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挑战。新课程使我们新、老教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为提高对教材的理解与准确把握,集体备课更加突显其重要性。我们要求各备课组精心安排备课组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备课组定时、定点、定内容备课,集体备课要有主备课人,要备教学进度、思路、重点、难点等,还有对教材、教法的研究,研究教材的处理,如补充、调整、整合,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学法等。我们在每学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研讨主题:有新课教学的研讨、复习课的研讨、试卷讲评的研讨等,大家通过共同听课,共同研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得到共同提高。另外,我们在各个学科都实行导师制,这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从教师层面来说,我们各个备课组都会安排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做年青教师的指导老师,指导他的教学,(虚心请教,耐心指导,推门听课),促进了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对老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从学生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根据学生需要,为他制定一名导师,对他进行全面关注,帮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是师生关系更加和谐。4、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设好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这是新课程实施的保证。但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一个知识和活动的关系需要我们去处理。加强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中强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整体设置,我们的安排是:1)必修课4个模块,即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安排在高一、高二完成,需4个学段。每个模块需36学时,共8学分。2)选修课6个模块,即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科学思维常识。主要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2个学段,高三第二学期主要进行高考复习。强化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探究活动,恰当地处理好知识与活动的关系,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材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5、采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材处理策略(1)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