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继续教育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二、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三、培养对象: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四、具体工作措施:(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教师行为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二)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五)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幼儿园继续教育工作计划2为科学有效实施精准培训和定向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健康发展。现结合利辛县教育局年度工作培训计划和我县教师实际情况,特制定利辛县20xx年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一、年度目标1、20xx年计划培训幼儿园教师2200人次,预算资金115万元。通过各类培训,努力做到全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的全覆盖。2、通过采取培训团队研修、网络研修、短期集中、跟岗实践研修、导师带教、校本研修等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积极探索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新机制。3、分层次、分类别科学实施精准培训和定向培养计划。4、坚持“示范引领”,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提质增效。二、项目设置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2.0技能培训(650人),时间三个月,预算金额3.5万元。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在职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帮助广大青年教师解决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2.幼儿园教师全员集中培训(650人),集中培训时间2天,预算金额6.2万元。利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时间,对全县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幼儿园教师全员集中培训。3.“利辛县20xx年中青年幼儿园骨干教师提升研修集中培训”(41人),金额41万元,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跟岗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目的是聚焦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通过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连续培养,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幼儿教师队伍,为农村幼儿园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的年轻化中坚力量。4.利辛县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幼儿园学段)(151人)金额14万元。通过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者的“四力”:即师德师风引领力、培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者实施领导力和信息技术应用力。进一步深化幼儿园教师价值使命认知、引领师德师风领导力;不断凝练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教研指导力;继续强化培训关键能力,增强培训实施领导力。扎实做好信息技术2.0的整校推进和校本应用考核,深化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形成常态化应用的意识,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形成可

邻家****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