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3).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8.3千字
约17页
0
3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3).docx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和《xxx新型城镇化建设2012年工作方案》(济办〔2011〕30号),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按照“城乡一体、群众自愿、集中集约、改革创新、依法依规”的原则,坚持政策引领、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二、工作任务(一)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宣讲、座谈、算帐、对比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了解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好处。认真吸纳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镇(街道)要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各村(居)人口、户数、耕地面积、村(居)占地面积、住宅面积、产业状况和群众需求等基本情况,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布局、规模、撤村并点方案、分期实施步骤等,制定工作台账,加快建设进度。(二)科学规划,制定方案以建设“山水济源”为目标,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市的要求,着力三个结合,即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城市提升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向社区集聚,体现集聚效应。1.新型农村社区选址要依据xxx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规划要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和人文特点,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着力打造特色,彰显个性。在规划山区新型农村社区时,要充分发挥山的优势,依山就势,山水结合,突出生态自然、山水相融。2.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规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民意愿,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平原地区每个社区按5000—10000人进行规划,山区和丘陵地带及景区每个社区按2500—5000人进行规划。条件允许的,人口规模可以增加。3.社区住宅的设计要引领现代生活。平原地区建设的楼宇型社区,必须以多层、高层住房为主,容积率为2.0左右;山区、丘陵地带及景区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可以采取多村联建的形式,以建设3层以下(含3层)联排住宅为主,体现济源传统民居民俗风格特色,适度集中建设,容积率为1.0左右。对于符合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居),就地连片改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农村变社区。(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广泛听取和尊重农民意愿,规划新建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宜迁则迁,宜并则并,宜改则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1.城市带动型。即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带动城市以外的村庄及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采取政府引导、民主决策、市场运作等措施,积极进行整合搬迁,变村民为市民,变村庄为城市社区,实现农民住房改善、城市形象改观、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产城一体型。即对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依托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和生产要素整合,通过社区建设为集聚区或园区建设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3.城镇带动型。即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将镇周边村合并整合为一个社区,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特色民俗型。针对原有建设规划合理、有一定民俗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庄,在原有基础上对规划、建筑、环境、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产业培育型。即以旅游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板块为基础,以产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走“依托产业建社区,建好社区强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6.生态宜居型。即对边远山区、沿黄地质灾害威胁区、采煤沉陷区、水库库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援建、群众自筹等方式,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四)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在社区建设中,采取典型引路、分批实施的形式,分年度稳步推进。2012年在全市15个镇(街道)确定裴村社区等23个新型农村社区29个点进行先行先试。其中,阳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3)

文档大小:3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