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全国-2010_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人教版.rar 立即下载
2023-03-06
约879字
约2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题-全国-2010_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人教版.rar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探究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1.化学反应原理: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木炭和活性炭都能吸附气体和液体中的某些物质,可用于脱色、去味、滤毒。据此,可用木炭或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的稀溶液中的色素。2.实验仪器:锥形瓶等。实验药品:红墨水、木炭等。3.探究方案:取几块小木炭,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烘烤一段时间,使其充分解吸。在小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的水,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一段时间后,待木炭(或活性炭)沉降到瓶底后,可见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或明显变浅)。4.探究评价:块状的木炭吸附效果不太理想,往往只能看到的溶液颜色变浅。加之木炭的碎屑不易沉降,使溶液显黑色,不易观察到溶液颜色的改变。木炭或活性炭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往往其吸附已达饱和状态,用此木炭或活性炭实验,效果很差。为此,可将木炭或活性炭先用微火加热较长时间,使其解析后,冷却,研成粉末。将粉末加到红墨水的溶液中,振荡后,过滤。可明显看到溶液由浅红色变无色。5.资源开发:⑴以上实验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进行以下改进。按图14-1所示,在干燥管中放入一小团棉花,再在上方放入适量的颗粒状活性炭,固定在铁架台上。从干燥管上方注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下方立即可收集到无色溶液。效果很好,时间很短,适合课堂演示。⑵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或制取并收集一瓶NO2气体:在集气中瓶放入适量的活性炭,用涂有凡士林的玻璃片盖住集气瓶。轻轻振荡,观察。一会儿后,集气瓶中颜色褪出。证明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若有烤过的木炭代替活性炭,也有比较好的实验效果。6.创新思维:用生活中的红糖制白糖:称取5g~10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g~1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试题-全国-2010_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人教版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