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2022《孟子》读书心得体会.docx / 文档详情
2022《孟子》读书心得体会.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6
约7.9千字
约17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孟子》读书心得体会.docx

2022《孟子》读书心得体会.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孟子》读书心得体会《孟子》读书心得体会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视野肯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共享。《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原文的意思是:“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娶妻本应先告知父母,舜帝没告知父母而娶尧帝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忧绝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提倡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肯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扬,有关舜的传闻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后来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他把无后说明为了“不娶无子”,从今起先了两千多年的误会。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这就很值得我们回味了。许多同志说,为了父母去结婚。假如为了父母去欺瞒一位异性而结婚,当然也就是“陷亲不义”了,无后问题没解决,反而犯了第一不孝。《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但是后来,我发觉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一起先,我是根据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根据这个依次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因此,我始终在想方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终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真是太棒了!我最终胜利了。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根据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依次。我也明白了许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孟子》读书心得体会3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获得天下的民心,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救他国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问题,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过程。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事实上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诸侯国之间的斗争都是为了土地、人口的争夺,说统一天下在当时并不实际,只有到战国后期,在秦国强的国力下,其它诸侯国摧枯拉朽,统一天下才成为一个目标。孟子说的王天下,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能获得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至于征伐他国,必出于义,义,在孟子看来也就是民意,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说孟子言必称尧舜,其实并不完全,其更多说到的是商汤和周文王,其中说到商汤更具体。如对于王天下,商汤事实上就是孟子常常提到的君王榜样,商汤的征伐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没有先来解救自己,可见这种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来帮助自己解脱困厄。因此,当“义师”到来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征战必摧枯拉朽,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孟子特别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志向,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一)持志养气孟子非常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化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杀身成仁"的志向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当把道德志向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二)深造自得孟子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22《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