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气污染治理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环境污染治理综合实习报告院系:资源环境学院班级:环境科学123班组长:张迪2012011820组员:杨文晓2012011795郭碧媛2012011801顾锡亭2012011807周权2012011814指导教师:黄懿梅刘婷强虹屈广周完成日期:2015年6月19日星期四一、实习目的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学习使学生能将环境工程所学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火电厂除尘和尾气处理,给水及污水处理的设备与构筑物的作用和设计参数有基本认识,熟悉常用的给水和污水处理方法和基本工艺流程,掌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依据以及运行的相关参数,掌握除尘、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净化、提供安全饮用水和污水净化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工艺设备和工程措施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为将来在污染控制工程方面能够胜任工作打下基础。二、实习内容和方法1.江村沟垃圾填埋场1.1背景XX市江村沟垃圾处理厂位于XX市东郊白鹿原,白鹿原为三级黄土台塬地貌,高出平原140m。为东西走向的沟,中间为容积较大的坑,两端筑坝,属山谷型填埋场。江村沟垃圾处理厂主要是处理来自城六区、三个开发区、XX县区的生活垃圾。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XX市唯一生活垃圾处理厂。国内没有完全的堆肥场,江村沟填埋场预计开可以运作5年。建国初期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上海的,相当于54个江村沟(上海占地面积29平方公里,5万亩地)。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85%为填埋,它容易接纳且接纳大,不需分拣,建筑运行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但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垃圾自身降解,渗沥液(地下水),填埋气(ch4)等缺点;多用于应急和处理份上残余物。我国“十二五”推进焚烧技术,目前仍然以填埋为主。垃圾填埋场整个工程从1990年开始,按照国家建设部标准,采用天然防渗措施,在整个沟底铺垫了2米厚的黏土防渗层,以便天然雨水从底部穿过流出。一期工程从上游向下延伸300米,占地240亩,容量828立方米,截至2000年底一期工程衔接性封场为止,垃圾已填埋至第12层,垃圾填埋量约为130万立方米,封场后平台面积3.3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总长1200米,填埋场采用2厘米厚双糙面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进行防渗,防渗效果大大提高。防渗膜布设于整个填埋区域沟底和坡岸,上面附着土工布保护。坡岸的雨水由两边的排水沟直接排出,垃圾堆的废水则由底部的排污导气管排出。该厂三期工程和四期工程是在一期和二期的基础上增加立即堆厚度进行施工的,计划130米封场。该工程计划占地1100亩,总容量4900万立方米,当时是按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余吨计算的,而现在,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达到400多车、3300吨。因此,实际使用年限由最初预测的五十年变为三十几年。1.2江村沟的填埋工艺:采取的是坑填式分层卫生工艺,6m一层,每层分区,区再分单元,实行单元式作业。为了缩短垃圾进场后暴露面积和时间,填埋场实行“即时覆盖”——垃圾每倾倒满一个单元,覆土推平压实,然后封闭单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缩短了垃圾进场后的暴露面积和时间。最后的封场大概要1m左右的图层覆盖。1.2.1渗滤液的收集及处理:渗滤液主要来自雨水、微生物分解垃圾产生的水以及垃圾自带的水分,占总场量的60%。渗滤液的收集系统主要由汇流系统和输送系统两部分组成。地表水在防渗层上随通道排走,并设有截洪沟和临时排水区(应急雨水)。地下水导排系统:山沟下有泉眼,水库;会形成垃圾填埋场的积水;因此上游设井,下游排水防渗系统用的是2mmhdpe膜(防水,防腐蚀,抗拉伸)或者lldpe。渗沥液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往污水处理厂,达到国标要求的一级标准进行排放。1.2.2垃圾填埋厂气体的处理。垃圾填埋气体又称填埋气,要求在5%以下。产生的气体中50%为ch4,30%为co2。通过甲烷收集后进行发电和日常生活燃烧的资源化利用,气体产生量2000万t,在地下1m设水平导气沟,垂直导气,通过阀门控制,通到发电厂。每年可产生10万方沼气,5000万度电,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1.2.3固体废物影响和处置(覆盖):为了防止在强风天气中垃圾飞散,要采取及时的膜覆盖措施.覆盖分为三类①日覆盖:利用薄膜,减少暴露时间,减少臭味;②中间覆盖,为防止填埋作业尘土飞扬,可用清水对垃圾进行喷洒;③终场覆盖:厌氧降解。该垃圾填埋场现在高度为80m,最终会达到130m。垃圾填埋满之后,可以进行植被恢复,建成高尔夫球场等,但不能用做永久性建设。1.2.4垃圾车进出场流程: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垃圾飞散,建设填埋场专用道路,采用集装箱密封车进行运输。垃圾运输车需要经常清洗,避免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四~五月份垃圾生产量为810t/天,XX市有800万人口,人均垃圾产生比为1:1,一人

新槐****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