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3.4千字
约7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区人大政协联工委综合办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通知精神,区人大联工委就全区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下,我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水利管理。五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000万元,其中国家18512万元、省780万元、市260万元、区840万元、乡镇650万元、村550万元、群众自筹928万元,较好地发挥了水利工程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渔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表现以下七个方面:(一)堤防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堤防加固培修力度,以堤防防洪工程建设为主,我区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实施了胡子口隔堤加固培修工程,共加固堤防总长度6km,加固和拆除重建穿堤涵闸2座,完成投资650万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中心,以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害为重点,结合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完成护坡工程1500米。(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完成土方2615万方,砌石2.2万方,混凝土1.3万方。全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2005~2009年度,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5年获得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芙蓉杯”竞赛评比一、二、三等奖。(三)民生水利工程扎实推进。以改善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至2010年底,共投资1100余万元,全区实际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408万人,超“十二五”规划预期近6000人。(四)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十一五”期间,我区充分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深入推进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在上级的支持下,将北洲子镇纳入了国家泵站改造项目区,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4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及出水流道重建工程,不仅为北洲子镇较好地解决了除涝抗旱问题,而且为全区各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五)水政执法和工程管理进一步加强。依法加大水利法规宣传力度,增强了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规范了取水许可申请和审批程序,加强了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违法水事案件的查处力度。“十一五”期间共查处水事案件18起、调处水事纠纷27起、撤除违章建筑45处,保障了各类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积极稳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2008年底全面完成乡镇水利管理站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2010年,将国家税改政策下拨的转移支付中的电排维修费用,由过去乡镇自主支配改为区水利部门统一管理,确保了专款专用和电排维修及时到位。(六)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实效。先后战胜了2007、2009年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历史罕见的冰灾,把洪涝旱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2010年汛期,我区成功应对了3次大的强降雨过程。特别是省防指两次启动全省防汛iii级响应,一次启动防汛ii级响应,我们始终做到上下一盘棋,各司其职,全力应对。经过15个昼夜奋战,确保了全区194公里防汛大堤无一险情、无一受渍,取得了防汛抗灾的全面胜利。(七)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建设项目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堤防标准低,难以抗御较大洪水。目前大堤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内湖建设明显较弱,堤身单薄,两水夹堤、沙基沙堤所占比例较大。临湖渍堤和通湖渍堤绝大多数两水夹堤,而且堤身狭窄,堤基不坚实,基脚高程25米左右。渍堤上的涵闸和电排,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有的由于沉落不匀已裂缝变形,需要进行整修、接长或重建。(二)排涝设施老化,功效减弱,内涝灾害频繁。按照十年一遇三日暴雨降水210毫米,三日内排到作物耐淹水位的标准计算,排捞能力没有达到标准,机埠的电机、水泵等设备陈旧老化,大多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装备,耗能大,安全系数小,运行转数低,提水能力远未达到设计标准。有的机埠因水泵严重磨损或设备老化被迫停止运行。排灌渠道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农场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干支斗渠的排灌体系,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原有的水利设施体系已不相适应,加之融资和投入机制不健全,无法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导致渠系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三)内河逐年淤塞,河湖行洪能力锐减。由于内河多年没有疏浚,加之沿岸乡镇围湖造田,围网拦鱼,导致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