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全国-2011_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沪科版.rar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3.1千字
约4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案-全国-2011_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沪科版.rar

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沪科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第页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①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②用实验的方法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③通过讨论、分析,学会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激发对物质微观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的微粒观。②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难点:形成物质微粒性的观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前准备:高锰酸钾、浓氨水、酚酞试液、水、酒精、红墨水、滤纸、研钵、烧杯、粗玻璃管、橡皮塞、棉花、一端封口的玻璃管、胶头滴管、注射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出示问题,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①我国东周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试解释其原因。②“金秋八月,桂花飘香。”桂花为什么飘香呢?③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入热水中为什么又重新鼓起来?2.学生思考,尝试解决。3.引入新课,板题示标。为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间有间隙。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二、引导观察1.师演示P.59探究物质可分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①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②研碎前后颗粒大小的变化③溶解前后固体的变化情况④溶解前后液体颜色的变化。2.引导思考:固体颗粒逐渐变小直到消失,说明了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形成结论:物质可以再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4.播放动画: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再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微粒是极其微小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5.总结概括,形成结论:微粒是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板书)6.展示苯分子的图像,用事实来说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引导实验1.出示实验指导(1)向小烧杯A中加入少量的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3.交流实验现象,师点拨: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4.出示实验指导(2)请按投影上的实验指导进行实验,注意同桌间相互配合。比一比哪组同学能在2分钟内完成实验。实验指导:(投影显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玻璃管左边的棉花上滴3-4滴浓氨水,立即塞紧橡皮塞,再在右边的棉花上滴3-4滴酚酞溶液,塞紧橡皮塞,将玻璃管平放在实验桌上,观察现象。5.学生实验,老师巡视。6.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交流:滴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变红。7.引导反思:比较两种实验方案,实验(2)中的酚酞溶液与浓氨水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酚酞溶液也变红?8.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9.检测:①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成紫红色。②湿衣服在阳光下为什么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师点拨: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引导实验1.出示实验指导(3)认真自学P.60“活动与探究”中[实验1]的内容,先将预测结果填写在表3-1中,1分钟后能根据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注意同桌间相互配合。比一比哪些同学能在2分钟内完成该实验。2.学生自学、实验。3.交流实验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酒精的体积之和。4.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结论:微粒之间有间隙。5.出示实验指导(4)请认真自学P.61“活动与探究”中[实验2]的内容,比一比哪组同学能在2分钟内完成实验。6.学生自学、实验,老师巡视。7.交流实验现象:气体易压缩,液体难压缩。8.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为帮助学生分析,投影: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动画。)形成结论:固体、液体中,微粒间间隙较小,气体物质中,微粒间间隙较大。9.出示检测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①一般物体为什么受热膨胀、遇冷收缩?②在加压的情况下,为什么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③某同学向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试解释。师点拨:热胀冷缩、物态的变化等现象都体现微粒间有间隙。
查看更多
一只****签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教案-全国-2011_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沪科版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