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doc / 文档详情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doc 立即下载
2024-06-15
约9.3万字
约64页
0
85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doc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理论建设⑴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⑵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⑶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⑷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教育学的实践运用⑴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⑵教育学必须为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⑶教育学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西方⑴“教育学”在英语、法语国家被称为“pedagogy”,在德语国家被称为“padagogik”,它们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⑵到了19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我国⑴“教育学”一词是源自日本的译名: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并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⑵早期,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学习,20世纪20年代后又转向美国,但与此同时,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2.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标志性著作或成果历史条件与特点教育学的萌芽《学记》乐正克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培根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独立条件⑴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⑵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⑶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的奠定;⑷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大教学论》夸美纽斯1632年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开创教育学独立探索时期的标志《教育漫话》洛克1693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发展特点⑴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爱弥尔》卢梭1762年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概念范畴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哥尼斯堡大学康德1776年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裴斯泰洛奇1800年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研究结果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康德论教育》康德1803年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⑵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描述过渡到理论说明,并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806年第一本现代(科学)教育学著作,标志教育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⑶教育学家对理论的论证方法以类比、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为主,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尚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高度。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目标的系统分类》布卢姆1956年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⑴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⑵教育学研究基础、模式和层次的多样化;《教育过程》布鲁纳1963年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学习⑶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与高度的综合,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1972年把现代系统论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⑷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⑸教育学形成许多门类和派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与发展》赞可夫1975年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⑹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3.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三中心评价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⑴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⑵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⑶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2011年涉及兴趣观)⑷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即“四段教学法”;⑸“训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教师中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文档大小:85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