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pdf / 文档详情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pdf 立即下载
2024-06-15
约7.6千字
约10页
0
5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pdf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603版本,仅供参考一、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第一,从教育哲学所处的地位来看,它是介于哲学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一门理论学科。第二,从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上看,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第三,从教育哲学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比较来看,教育哲学是地地道道的实践哲学。二、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联系:总体上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着科学的发展。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看第二,从研究方法看,第三,从其社会功能上看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1、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都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两种方式2、所属范畴不同。三、教育哲学的定义:我国在解放前后教育哲学家们有很大的共识:第一,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问;第二,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或根本假设的,其目的是探求教育的一般原则或规律;第三,教育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第四,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深化、概括或总结,是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教育哲学的新观点: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①从“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罗蒂,全名:查里德·麦凯·罗蒂(RichardMckayRorty,1931—)②从“贵族的哲学”到“平民的哲学”波普尔:“哲学的自大狂”③从“认识的哲学”到“存在的哲学”“认识的哲学”指以认识为主题的哲学。1“存在的哲学”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哲学。“存在哲学”的产生及特征:④从“规范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规范的哲学”是以提供和维护人们认识和行动的基本规范为目的的哲学“解放的哲学”是主张把人从原初认识和行动的依据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免于陈规陋习的束缚,能够自我反省,不断以新眼光来考量存在和存在方式的哲学⑤从“抽象的哲学”到“具体的哲学”“抽象的哲学”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哲学的知识是抽象的知识第二是指哲学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的演绎方法第三是指哲学的学习是抽象的学习四、教育哲学的新进展:(当代特征)教育哲学研究的新发展:第一,教育哲学的实践性英国的卡尔我国的金生鈜教授都持这种观点“实践哲学”有两种含义:狭义指“伦理学”;广义的实践哲学指人们从事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活动的哲学。第二,教育哲学的反思性一是指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是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是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外部教育问题的分析始终伴随着对这一内部重要条件的分析。二是指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第三,教育哲学的批判性①Critical的基本含义:“解读”、“讨论”、“评价”、“判断”②批判的过程,是一种使学习对象意义显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使批判者自身价值立场和认识框架呈现的过程。③我们国家的理解:一是强调批判的政治性;二是突出批评作为一种手段,忽视其思想历程④教育哲学的批评性是指:首先,使教育者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的基础。其次,由思想到实践再次,结合实践,重构教育生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最后,解读并克服各教育流派狭隘的观点,促进教育哲学的发展。第四,教育哲学的价值性①含义:“普遍有效的”“价值无涉”(value_irrelevant)或“价值中立”(value_neutral)②产生背景:后现代哲学中“知识”与“权力”2③主要代表:福柯哈贝马斯五、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含义:总之:教育哲学是一门用哲学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诸方面问题的学科。具体说:1、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教育问题的。2、教育哲学探讨的问题必须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包括教育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3、教育哲学所探讨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六、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文以载道”、知行一致。七、天人合一的两种模式:1、儒家天人合一的模式——“天人合德”儒家的模式是以人道定天道。2、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天为一”道家思想是强调以天道来定人道,八、中国古代人性论:1、性善说:孟子是中国古代性善说的主要代表。教育的任务:“求其放心”教育方法上:注重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2、性恶说:荀子从他的自然的天道观出发,提出他的性恶论思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教育方法上:重视改造和外炼3、性无善无恶说: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老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4、性有善有恶说:世硕和扬雄是这一观点的代表。5、性三品说:董仲舒:“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韩愈:上、中、下三个品级九、理学教育价值观:1,理学极端重视教育的道德伦理价值。2,理学轻视甚至否定教育的认知价值。33,理学用社会伦理需要规范个体需要,用社会价值规范个体内在发展价值。十、王守仁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文档大小:5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