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欢乐踩高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欢乐踩高跷2指压板接力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90%的学生初步掌握踩高跷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平衡、协调能力。通过指压板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勇于向前的精神。部分时间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及要求时间次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8分钟20分钟1、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集合(2)师生互相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2、队列队形(1)原地三面转法(2)齐步走-立定3韵律操踩高跷重点腿和高跷要夹紧难点单脚上跷单脚下跷保护帮助方法:保护者站在被保护者的前面,双手扶住跷柄,使上翘着保持身体平衡。1、组织:********************************△要求:迅速集合安静听讲2、组织要求:********************************△要求:精神饱满,动作协调。3.队形同上要求: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四列横队组织********************************△教法:让学生在室内观看多媒体踩高跷视频.身体平衡练习(踩砖块)老师讲解示范踩高跷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讲解保护帮助的方法组织同学两人一组进行保护帮助的上跷、下跷练习。(两人一组)3′1′2′13′1-21-21-24*8拍1-21-2基本部分10分钟二、指压板接力赛6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上跷、下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7.找优秀学生展示8.小律动9.拓展高跷走法(看谁走的稳、走的远)10.小游戏:看谁走的远。要求:动作要协调,听从老师指挥,注意安全。组织********************************△教法:1、请解游戏的方法并提出要求。2、组织学生分组并集体练习一次。3、进行游戏4、对游戏进行点评要求:积极参与不犯规注意安全6′1-21-211-21-21-22-31结束部分2分钟放松练习放松操总结师生再见组织:********************************△教法:1301、交流心得体会1202、师生随音乐进110行充分的放松3、师生再见1002′1平均心率135-160次每分生理负荷9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51015202530354045练习密度35%40%场地器材录音机垫子指压板一、设计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力量和体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围绕学生主线和运动主线,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快乐;从而达到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健康第一的最终目标。二、本课特点1、体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在器材资源、内容资源的开发上做了大胆的尝试。2、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组织竞赛和集体游行让学生建立起合作的概念,树立合作意识,形成合作行为。3、本课采用主题式的情景教学法,把我国优秀的民间体育项目——踩高跷,这一活动渗透在快乐有趣的教学情景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教材的选择、学情分析教材的选择: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入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前一个学期的资料搜集和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分类、归纳和整理,在小学三个水平段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安排了一系列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内容。本学期开始,我们将进行各项目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教学与学法实验。《踩高跷》的民间体育活动是我们安排在水平三阶段的一个教学单元,《踩高跷》是一项既能发展灵敏、平衡、力量、耐力等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优秀文化的体育游戏项目。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验中,围绕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所指定的五大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要求,加强民间体育游戏项目进课堂的实验研究。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水平二)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竞赛、个性化较强、运动技能水平差异性大,但不大喜欢跑、跳、投方面活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以上特点,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兴奋中,自主创新,胜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健康第一的总体目标。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课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了主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索性教学法和教学比赛法,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对踩高跷进行探索性、创新性的学习,在比赛与展示活动中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并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拼搏的精神。课堂中,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自练为主,小组练习与竞赛展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教学过程重点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