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孙犁《黄鹂——病期琐事》说课 一、说教材 (一)此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黄鹂——病期琐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的略读文章。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都是形神兼备的佳作。 《黄鹂——病期琐事》课文似乎有些“散”。它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写了四次观察黄鹂的经历。将这些“散”的材料贯穿起来的是一些主观的东西:一是作者对黄鹂的喜爱、珍惜之情;二是作者悟出的生活哲理,即“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而事物之美的出现需要良好的环境。这就是散文“神聚”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选修课本及单元教学任务,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2.品味本文朴素、含蓄而又带有诗情色彩的语言。 3.激发学生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和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正确认识和谐的“极致”之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以读入文,学习作者围绕黄鹂选取典型事件,并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见解融入其中的写作手法,深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2.品文体情,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鹂”这一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黄鹂”这一形象的象征意味,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散文名篇,对于散文鉴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散文主旨的挖掘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学法 散文是美文,学习散文,诵读必不可少。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前提下,掌握品文体情(主观性阅读)和知人论世(实证性阅读)的阅读方法。 1.自主预习,反复涵泳 课上时间有限,诵读的工作主要放在预习时完成,引导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独立思考 设计问题时,应考虑有一定的梯度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有些简单的或稍难的,能够独立完成的,则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 3.合作探究 学生间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才会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黄鹂图片,向大家介绍黄鹂。 2.学生展示:回顾关于“黄鹂”的古诗词。 3.看图猜诗句。 《黄鹂》是一篇流淌着诗意和哲思的优美散文,以“黄鹂”诗句导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本文副标题为“病期琐事”,从“琐事”入手,快速浏览全文,概述本文写了哪几件小事? 通过这一部分的处理,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一来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二来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三)品文体情,合作交流 学生自荐或者教师指读各部分文字,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写自己四次见到黄鹂,黄鹂的生存环境、形色神态以及作者的心情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2.首段写“未见黄鹂”的目的何在? 3.叙写“再见黄鹂”时,为什么写海鸥? 4.如果文章到“四见黄鹂”而结束,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5.体悟文中的生活哲理。 问题引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立足文本,品文体情的阅读方法,克服散文阅读的畏难情绪。 (四)知人论世,质疑探究 1.阅读方法指导: (1)品文体情——主观性阅读。 (2)知人论世——实证性阅读。 2.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2)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62年。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3.探究“黄鹂”的象征意味 (1)黄鹂——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艺的象征 (2)黄鹂——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艺的象征 (3)黄鹂——寄寓着作者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于历史前途的乐观预示。 由于学生对本文的写作年代陌生,探究“黄鹂”的象征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这一部分的处理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学生才能学会知识的迁移,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为主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要点,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六)作业布置 文章把江南的美写到了极致,请从略写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中选取一种,模仿文章的写法,扩写成百字左右的文字。 散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形神兼备”,更在于精彩的语言。本文语言朴素、含蓄而又带有诗情色彩,一课时容量有限,课后作业可以很好地弥补不足,通过仿写,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和鉴赏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体现本单元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简洁、直观地揭示散文的主题。 以上是我《黄鹂》一课的说课,不足之处,希望不吝赐教,谢谢!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