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备课教师刘晓米集备时间2014-09-20课题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具准备课件教材预习提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车没?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吗?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生: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师:就是起床从开始到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与汽车的里程问题。板书课题:里程表(二) 出示学习目标 1、能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从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情景和事物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际生活中的作用。 自学指导 师:星期一出发时的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 160-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总结:用当天的行驶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自学指导一:(认识里程数) 看P26页问题情境图和里程表读数。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什么是里程) 自学指导二: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 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 在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多少千米?(尝试画一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 可能生有: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自学指导三: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同伴交流) 3.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是否明白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全体学生模仿画图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60-35=125(千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当堂训练 练一练:27页第1题。(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 第4题。(读懂数学信息后在独立计算并集体交流) 总结 用当天的行驶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当堂作业 1.第2题。(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板书设计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用当天的行驶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160-35=125350-160=190555-350=205745-555=190 955-745=210125+190+205+190+210=920教后反思两个案例各具特色。第一个案例,生动有趣。第二个案例,朴实无华,以教材中的情景引发,直入主题,经济而有效。总之,这两个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对数学情感的不断加深为宗旨的学生观和数学教学观。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