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北省武昌区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武昌区高一语文期末调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3分)D(A.渐jiàn—jiān;B.间jiān—jiàn;C.贾jiǎ—gǔ。) 2.(3分)A(B.按部就班;C.旁稽博采;D.颠沛流离。) 3.(3分)A(根据词义和语境分析A项最恰当。) 4.(3分)C(A.成份残缺,“启动”缺少宾语“措施”;B.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因为……的规定”或“这是……在起作用”;D.搭配不当,“做出过”与“反响”不搭配,将“反响”改为“回应”。) 5.(3分)A(“垮掉的一代”应为“迷惘的一代”。)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6.(3分)D(“但因其在外形上酷似,所以也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灵魂”的解说与原文“新建筑缺乏灵魂。这种灵魂不是说有就能有的,而是历经漫长时光、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的”的表述不相符。) 7.(3分)B(“像长城与故宫这样伟大的建筑也早已是面目全非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相当一部分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8.(3分)B(“所有仿古建筑不仅建筑水平低劣”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为“这些仿古建筑的水平如何姑且不论”,并未提及建筑水平的高低问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9.(3分)D(相:辅佐。) 10.(3分)B(①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⑥是孔子指出“季孙之忧”的根本原因。) 11.(3分)C(文中并无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应为语言描写。) 12.(9分)【答案示例】⑴(3分)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是”“何以”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⑵(3分)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危”“颠”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⑶(3分)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词(来搪塞)。(“疾”“舍”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持人,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氏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那职务。’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为患,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孔子说:“求!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种辩解之词(来搪塞)的人。我听说国君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原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就无所谓寡,安定的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使他们来归服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鲁国境内策划发起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啊。” 13.(3分)【答案示例】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文言文参考译文】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猎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使社会风俗变得纯朴,也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父亲长兄是不能够长久依靠的,家乡也不是可以常保安定(而不遭战乱)的,有朝一日流离失所,就没有人来保护你了,应当向自己求助。 14.(8分)【答案示例】=1\*GB2⑴(4分)①愁思起于眼前之景。诗人登楼见到的是辽远的荒漠,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不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只觉愁绪万端。②愁思起于人生际遇。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交代了作者被贬蛮荒之地,且“犹自音书滞一乡”,诗人与友人同被贬谪,远离故土,彼此隔离,音讯不通,难免产生感叹人生际遇、思念故人之愁。(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2\*GB2⑵(4分)可从“象征”“双关”“借喻”“赋比兴”“借景抒情”“炼字”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①颔联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以自然景象托物言志——“芙蓉”与“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人高洁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