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制依据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1.2《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6510.htm"2.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情况 2.2工程概况 施工准备 3.1材料及主要机具 ⑴、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⑵、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的钢钎,长度1.2~2.1m(参见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确定)。其他有铅丝、手推车、夹具、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70863.htm"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3.2作业条件 ⑴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⑵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⑶要求钎探前,将所有轴线及基础的定位尺寸线放出,放出后再进行钎孔布置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785627.htm"放线。 ⑷对于筏板基础要全部钎探,其他无基础部位无需钎探。 ⑸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要求最外侧探孔伸出垫层外边线50cm。 ⑹注意钎杆上30cm的标识横线。 ⑺钎探孔的排列方式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2.0m,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838546.htm"孔深1.8m。(参见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确定)[1] 表A.2.4(单位m)排列方式基槽宽度检验深度检验间距中心一排〈0.81.21.0~1.5视地层复杂情况定两排错开0.8-2.01.5梅花型〉2.02.1⑻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合格后)――灌砂 4.2按钎探孔位置 平面布置图分区放线,用白灰放出分区控制线,孔位要撒上白灰点。 4.3就位打钎 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使穿心锤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08363.htm"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钎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4.4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在《地基钎探记录》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为1.8m(参见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确定)。 4.5拔钎 机械将钎杆拔出,注意拔钎时防止钎杆变形。拔出后用砖盖孔,并用粉笔在砖上注明编号,以备验槽时使用。 4.6移位 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4.7灌砂 打完得钎孔,首先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然后经过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须用钢筋捣实一次。 4.8整理记录 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监理单位、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资料员签字后归档。归档钎探记录表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不可有改动迹象。 质量标准 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4162.htm"5.1保证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5.2基本项目 ⑴钎位要准确,钎孔不得遗漏 ⑵钎孔灌砂应密实。 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做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及验槽合格,不得堵塞或灌砂。 应注意的问题 (1)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因此使用钢锯条在钢钎上锯一个小口作为深度标志是可行的,各段小口的方向可以各异,但不要锯得太深,防止锤击钎体时阻力过大,以小口标识作为每步打入地基深度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为了减轻人力的负重,以及保证落距的准确,锤的自由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