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一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 3.会利用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求加速度。实验原理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 (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要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例1](2015·广东理综,34)(1)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①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1(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②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___。解析①为了使纸带打下的点多一些,竖直提起悬吊重物的纸带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下端,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使重物自由下落。 ②重物下落是匀加速运动,故应选“b”来计算重力加速度;重物下落过程中系统受重力,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等。 答案①靠近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纸带 ②b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 (1)凡是应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都必须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2)使重物尽可能移动较大的距离,获得较长的打点纸带,以方便研究重物的运动。[变式训练] 1.某同学用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b、c、d等点 C.测出x1、x2、x3…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继续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停表 D.刻度尺 E.天平 F.重锤 G.弹簧测力计(2)如果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所得纸带如图2乙所示,则x1、x2、x3的关系是________,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例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1)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E=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图像求出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的速度为vA=________m/s。[变式训练] 2.(2015·浙江嘉兴高三3月教学测试)(1)如图4所示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图,按照实验要求应该()(3)如图5为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d1=8.00cm,d2=17.99cm,d3=30.00cm,d4=44.01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而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