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适用学科高中历史适用年级高三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主干考点1.秦朝的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近三年考情2019·上海卷·选择题6“郡县制”2分 2019·江苏卷·选择题2“史料与秦国疆域问题”3分 2019·海南卷·选择题2“郡县制”2分 2019·上海单科·选择题4“中央集权制”2分分析与预测本模块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近年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高考试卷所占分值区间:2——4分。侧重考查秦代政治承上启下的意义,如与春秋战国政治、两汉政治的比较,动态反映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全国卷近3年未考,注意19年涉及的可能。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对于秦始皇,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小学就了解过,初中学习过,高中还要学,甚至我们同学中上了大学如果学了历史专业,还会遇到他。秦王朝和秦始皇,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史,研究封建社会时一个绕不开的事件人物,为什么呢?以前有人说,秦始皇教会了后代的皇帝如何当皇帝;毛主席也写过一句诗:百代都行秦政治。我们今天就要复习秦代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这一沿袭两千多年的制度。学习之后,大家对这个王朝和这个帝王影响力,就会有更深地体会了。 二、课程教学 问题引领 1—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情况? 1—2.掌握宗法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及原因? 2—1.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过程? 2—2.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意义? 探究学习 考点一秦朝的统一 (一)背景 1.春秋时期 (1)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 (2)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3)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2.战国时期 (1)大国国君改号,出现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2)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二)统一 1.统一过程: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燕、魏、楚、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统一影响: (1)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2.表现: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职能分别是: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辅政)。百官之首。 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2)九卿: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关系: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2.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 (1)郡县制的建立: ①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②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内容:郡、县、乡、里是自上而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④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其他加强皇权的措施: (1)选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2)秦法: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3)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 (4)组织十分严密,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职概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 温馨提示 1—1.秦统一的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氏族联系加强;(2)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3)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4)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且措施得当。 2—1.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分封制郡县制不 同 点盛行于奴隶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虽拓展了疆域,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课堂小结 典例讲练 例1—1.(2019·江苏卷·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 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

hj****2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