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 答案A 2.《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答案A 3.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 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 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答案B 5.(2019·扬州调研)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 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C 6.“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主要体现了() A.皇位世袭 B.皇权至上 C.皇帝独尊 D.君权神授 答案C 7.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C 8.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C 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答案A 10.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A.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答案C 11.(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唐代杜佑《通典》云:“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可见他主张() A.贵族政治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 D.郡县制 答案D 12.(2019·江苏南通一模)《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C 13.(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由秦王嬴政创立 B.春秋战国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B 14.(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末)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答案A 15.(2019·江苏单科)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C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

hj****2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