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知识梳理问题思考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②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秦朝统一: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1.议一议: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①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希望皇位世代传承,永掌皇权。②秦始皇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③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①中央高官: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想一想: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你对此怎样认识? 提示:①皇位世袭、皇权至上。②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③中央政权组织以皇权为中心,朝中高官互相牵制,互不统属。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推行: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2)地方官僚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上承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议一议:郡县制的推行有何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提示:①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⑴积极:①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③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④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⑵消极方面:

hj****2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