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检测(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材料反映的是() A.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明初社会矛盾的激化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A材料中胡惟庸作为宰相,被告发僭越皇权,反映的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故A项正确;社会矛盾范围太广泛,题意只是提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本原因是宰相制度威胁君主专制,胡惟庸专权只是契机,故D项错误。 2.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解析:选B分权与制约平衡和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项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相符,故B项正确;国家的阶级对立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即国家机构内部对立不符,故C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错误。 3.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 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 解析:选B题干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明朝的司法审判制度,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而不是提高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与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分工明确,没有权力交叉,故D项错误。 4.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解析:选A根据材料“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可知,清朝封建君主对地方的监控和管理日益细密和严苛,这必然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地方的权力调整,而且这些官员也未必都是地方的封疆大吏,故B项错误;密奏是一种秘密的奏报方式,并不等同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密奏权的推行,并不利于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故D项错误。 5.“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解析:选A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的密信直接寄给相应大臣,减少了其中的一些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掌握决策权,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 6.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军机处作用的理解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理解的能力。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也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材料反映出军机处上传下达,提高了行政效率,故正确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2019·江苏高考)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

hj****2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