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一单元试题.doc / 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试题.doc 立即下载
2024-11-03
约5.7千字
约5页
0
6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单元试题.doc

第一单元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阅读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cànlàn起来。茂密无边的高梁、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着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阴影罩着wānyán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cànlàn_________wānyán_________
(2)人们喜欢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来赞美秋天,请你写出两组描写秋天的诗词。(上下两句为一组)
①,。②,。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
1、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2、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
3、在我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事实材料之后,就一定能彻底揭开地球变暖的奥秘。
4、当校团委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6、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舞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7、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三、填空。
(1)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2)《背影》是一篇_______散文,_______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_______,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抒情散文_______。
(一)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5.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6.“……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

7.“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8.“熟识”“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9.“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10.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是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


11.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一系列事情营造而成。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使父亲晚年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一单元试题

文档大小:6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