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社旗县招聘3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docx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河南省社旗县招聘3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24题) 1、报告与请示均属于上行文,二者的共同点是()。 ①主送单位相同 ②行文手法相同 ③表达方式相同 ④用语要求相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在使用中,报告和请示可以互相代替,但必须注意两者主送者的不同身份。 1所示为正确,报告和请求的主要提交单位相同。在公文写作中,应把请示与报告区别开来。上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请性公文,包括请示和报告,均为上级机关主导的上行文。报告、请示的发文主体均为本级人民政府。 2所采用的行文方式与报告和请示的表达方式完全一致。请示、报告均有明确的目的或意义,但其表述方式不同。请示、报告均以确凿的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严禁言过其实、虚构事实、混淆上级机关的视听。请示、报告也要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 3的表述方式与报告和请示的表达方式相同,呈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要写好请示、报告就必须掌握其表达形式。在请示和报告中,必须以清晰明了的方式描述相关事实,这种描述不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而是对相关事实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4符合规范,报告和请示所需的措辞应当一致。请示和报告均为问题处理和工作指导的基础,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之,1234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在此不赘述了。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D。 2、下列关于公文签发,不正确的是:()。 A:签发人签署时,应明确签署意见,如“同意”字样 B: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主要的负责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 C: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下行文,可以由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D:公文签发可用钢笔、圆珠笔等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在领导、协调宣传工作中,公文的签发是由发文机关领导人在审核通过的最终完成稿上签署并发出该文件的意见,同时签署了本人的姓名和签署时间。批转文由各部门负责起草的负责同志共同签署。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本机关所制发的上行文应由主要负责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署,而BC项则应符合此规定。下级单位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上位法文和本部门制发文件。本机关所颁布的下文或平文,应由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其他负责人所签署。对于 D项错误,为确保公文签发符合存档要求,禁止使用任何圆珠笔、铅笔或红笔。“某市”是指原某市政府所在地,“该市”不是指行政区划名称而是城市行政建制单位的简称,所以不属于该级政府管辖范围内,因此在发文时可以省略。由于本题为选非题,因此我们选择了D作为本题的题目。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通报的特点()。 A:典型性 B:广泛性 C:及时性 D:教育性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在这里,通报是指向上级机关及其领导干部报告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它主要通过对某些单位和部门的先进事迹和经验等内容的报道,使之产生教育作用。因此,通报所具备的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和教育性等特质,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信息传递方式。它与其它报道形式不同,其作用在于警示人、鞭策人、鼓舞人。根据 A项的规定,通报应当挑选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表扬或惩戒,以此来引导工作、纠正错误、促进交流,从而达到典型效果。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醒和警示,具有针对性。 B项错误,其发布范围通常局限于某一机构或系统内部。尽管通报具有公开透明、广泛覆盖的含义,但其发布范围仅限于本机关或本系统,缺乏广泛性。因此, C项应准确把握写作时机,及时通报行文,以确保及时性。 D项应正确,通过典型事件向人们介绍有关重要情况及正反方面的典型材料,从而使人们受到教育,具有教育性。因此, 所选题目为B, 4、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注密级和()。 A:保密条文 B:保密期限 C:保密事项 D:保密范围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书处理等方面。因此,本命题不涉及有关保密制度、保密政策等具体问题,但对保密事项有要求者应在文前予以说明。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第二项规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A项错误,保密条

Y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