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 文档详情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立即下载
2024-11-10
约2.5千字
约52页
0
11.3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皇帝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程标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评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君权与相权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君权和相权■皇帝(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就是汉宣帝的那句话。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称职的郡太守,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A选项正确。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但不是说历代帝王对汉宣帝尊崇,只是推崇汉宣帝对地方吏治的高度重视,因此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地方制度是不断演变的,后代并没有沿用汉代的地方制度,因此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皇帝(皇权至上)度
支④宋代宋朝:二府三司制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会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B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史料链接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君权与相权监察制度问题古代监察制度有何特点?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巩固:下列各项具有监察官吏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D.①②(2015·天津高考)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但事先群臣已经议定过,说明皇帝决策时进行了集思广益,故选D。“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说明军国大事决定权归皇帝,并非“最终由朝臣议定”,排除A、C;材料中宰相只是起到“领衔上奏”的作用,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2014·天津文综·T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选C。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是通过控制皇帝而行使权力,并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A不正确。从材料来看,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利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弊端,而不是破坏了中央集权体制,B可以排除。在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因此,控制了皇帝就能掌握国家大权。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均是利用皇帝行使专权,而不是制约、限制君主权力,因此C正确,D说法错误。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文档大小:11.3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