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ppt / 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ppt 立即下载
2024-11-12
约3.4千字
约48页
0
1.2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ppt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内容秦汉郡县制秦
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
前328年,魏国割让上郡、前315年,设汉中郡。
秦始皇统一,普设郡县,分全国为36郡。
郡
郡守:一郡之长
郡丞:协助郡守处理政务,边郡设长史
属吏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
郡监:监御史
郡尉:典兵禁、捕盗贼县
县令(长)
万户以上设令、不满万户设长
长吏:县丞、县尉
少吏:主吏(人事)、令史(文书)、狱掾、仓吏(仓储)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
三老——长教化
有秩(五千户以上)、啬夫(不满五千户)
——征赋役、听诉讼。
游徼:巡查盗贼
亭:亭长、亭父、求盗
汉
州:汉武帝设十三州部
刺史:六百石
州牧:二千石


刺史的属官
治中从事:人事
别驾从事:陪同刺史出巡
簿曹从事:财谷簿书
兵曹从事:兵事
典学从事:文教
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从事都是百石
郡国:东汉郡78、王国27
郡
太守:二千石
郡丞(长史):六百石
都尉一人,典兵禁,备盗贼。
属国都尉一般在边地、比于小郡
功曹史:主选署功劳。
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
五部督邮
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良二千石:汉宣帝“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
五马:汉时朝臣出使以驷马,为太守增一马,故称“五马”。
麦两岐:汉张堪为渔阳太守,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召父杜母:召信臣为南阳太守,吏民信爱,号为“召父”。杜诗亦为南阳守,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王国
傅:主导王以善二千石
相:职如太守二千石
长史:职如郡丞
中尉:职如郡都尉比两千石
郎中令一人、仆一人,千石

县、邑(皇后、公主食邑)、道(少数民族)
县令千石;县长三/四百石
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丞一人署文书、典知仓狱
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主盗贼
诸曹掾史
侯国列侯,所食县为侯国。
相:其秩各如本县,主治民
家丞、庶子主侍侯,使理家事。

乡
有秩(啬夫):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
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
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亭
亭长:以禁盗贼

里
里魁:掌一里百家。
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唐宋州县制一般都有两套职官:
一套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州除刺史外,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功曹、户曹参军事等;
一套由刺史直接辟置的官员,如典签、州都、郡正、主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部郡从事、仓督、市令等。地方行政机构十分庞大,上上州额定官员323人;上中州311人;下下州156人。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革
1、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县下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分置保长、闾正、族正(京畿以外置里正、党长)。
2、州郡僚佐的任命权,完全收归吏部,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同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
唐358州,1,551县。
州县均分为上、中、下三等。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其余为下县。
近京之州称辅州,京都所在县名赤县,京之旁邑谓畿县,此外还有雄、望、紧、上、中、下等级,一般也是按户口多少而定的。州
刺史上州从三品、中州正四品上、下州正四品下
别驾一人,从四品下。
长史一人,从五品上。
司马一人,从五品下。
录事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三人,从九品上。
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下。
经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府上都京兆府、东都河南府、北都太原府

牧从二品亲王挂名遥领
尹从三品实际主持府政
府尹之下有少尹、录事参军事以及六曹参军事,其职掌同于州诸官,只是品秩略高而已。
县
县令
京县令,正五品上;畿县令,正六品上;上县令,从六品上;中县令,正七品上;中下县令,从七品上;下县令,从七品下。
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等。
《新唐书·百官志》:
县令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每岁季终,行乡饮酒礼,籍帐、传驿、仓库、盗贼、隄道,虽有专官,皆通知。
县丞为之贰,县尉分判众曹,收率课调。
州、县为亲民官
吏部考核州、县官吏政绩的标准:“殊功异行及祥瑞灾蝗、户口赋役增减,当界丰俭,盗贼多少”。宋
以文官出知州、县事
地方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集中到中央。路
设官无定式,无定员,甚至连驻地、辖境、名称都随时变动。
主要有四个监司,称为帅、漕、宪、仓。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文档大小:1.2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