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宁曲阜市事业单位“优才”招聘20人(第二批)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docx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山东省济宁曲阜市事业单位“优才”招聘20人(第二批)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30题) 1、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供领导机关制定决策或指导工作参考,不要求批复,可用()。 A:报告 B:通报 C:简报 D:意见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正确,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项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B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九项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C项错误,简报不属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文种之一。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是具有汇报性、交流性和指导性特点的简短、灵活、快捷的书面形式。 D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七项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故本题选A。 2、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政府机构越来越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行政效率却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印证了: A:“帕金森定律” B:“彼得原理” C:“能级原理” D:“阿伦森效应”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帕金森定律”是指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B项:彼得原理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能级原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人的能力大小和特点,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公开发布行政机关公文,必须经()批准。 A:上级机关 B:领导机关 C:有关机关 D:发文机关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12年7月1日已废止)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开发布行政机关公文,必须经发文机关批准……”。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故本题选D。 4、()是正式公文中唯一具有相关联的一对文种。 A:通知与通告 B:报告与通告 C:公告与公报 D:批复与请示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知与通告不相关联。 B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与通告不相关联。 C项错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告与公报不相关联。 D项正确,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而批复则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二者是正式党政公文中唯一具有相关联的一对文种。 故本题选D。 5、某市拟发布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情况,其应该使用的公文文种是: A:公告 B:公报 C:通报 D:通告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文种。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该市拟发布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情况,应该使用公报。 故本题选B。 6、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两大报社同时采访经历坎坷的知识分子。而后,一家报社封存了所有采访来的材料,他们认为,这位知识分子在高压政策下说过违心的话,称不符合事实。而另一家报社将其事迹编辑出版,并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在这段材料中,导致最终结果

Y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