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山市委老干部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人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docx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广东省中山市委老干部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人历年高频综合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30题) 1、近日,恩施躲避峡山洪事故造成13人遇难,按照事故分级属于较大事故。()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根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8月6日,新华社武汉分社从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湖北鹤峰县躲避峡突发山洪遇难人数升至13人。恩施躲避峡山洪事故造成13人遇难,按照事故分级属于重大事故,而非较大事故。 故本题错误。 2、()是指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赤字,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向私人借贷资金市场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支出因而相应地下降。 A:挤出效应 B:隧道效应 C:马太效应 D:搭便车效应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A项正确,挤出效应是指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赤字,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向私人借贷资金市场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支出因而相应地下降。 B项错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收入差距会快速拉大,但整个社会可能对此持相当宽容的态度,因为大部分人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自身也能从经济发展中获益,这被称之为“隧道效应”。 C项错误,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D项错误,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故本题选A。 3、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要按照组织总目标的要求计划活动、设置目标,这体现了计划的()。 A:普遍性 B:开放性 C:效率性 D:创造性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常识。 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要按照组织总目标的要求进行计划,题干材料中的“都要”为关键信息,它体现了计划的普遍性。因此,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在公共危机舆论管理中,()的大小由其在管理实践产生的效果决定,又反过来影响着它的一切行动产生的效果。 A:政府公信力 B:政府反应力 C:政府的舆论率 D:政府口碑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在公共危机舆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大小由其在管理实践产生的效果决定,又反过来影响着它的一切行动产生的效果。消解危机舆论,化解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必须仰仗政府公信力的发挥;要彰显公信力,又必须摒弃单靠政治权力控制舆论的思维,学会“把权力转化为权利以及把服从转化为义务”,根据公共危机及其舆论的变化情况,综合舆论生态、公众反馈等诸多因素,快速而准确地作出有利于引导公共危机舆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科学决策。以实现公信力最大化为目标,无疑是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管理公共危机舆论的理性选择。 故本题选A。 5、公文中“为此,特作如下通知”属于()。 A:称谓用语 B:领起用语 C:承启用语 D:结尾用语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称谓用语主要有:自称用语:我省、我地、我局、本公司、本企业等;对称用语:贵市、贵公司、你厂、你校等;他称用语:该市、该地区、该局、该厂等。 B项错误,领起用语。这类用语在公文分层次、分段落阐述不同内容时,居于各段之首,起带出主要内容的作用。常用的有:全会认为、大会审议了、会议强调指出、代表们一致认为、国务院要求、党中央号召等,常用于公报、决定、决议、纪要等公文中。 C项正确,承启用语。这类用语通常出现在公文的缘由(开头、前言、导语)部分结束,内容事项(主体、中间)部分开始的中间,承接前面的

Y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