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电子教案.ppt 立即下载
2024-12-03
约4.6千字
约77页
0
3.7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电子教案.ppt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电子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血液(Blood)本章内容第一节:概述(血液与内环境、血液的成分)◆循环血量: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贮备血量“滞留”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动脉,流动较慢。血量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10%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失血≥20%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失血≥30%出现生命危险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
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
(第一节第二点)
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
(第二节第一点)
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
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第四节)
3、血浆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血浆蛋白的功能:A.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B.运输功能C.参与生理止血功能D.防御功能E.营养功能(2)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很小,不超过1.5mOsm/KgH2O。
注意血浆酸碱度(pH值):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
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
(第一节第二点)
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
(第二节第一点)
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
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第四节)
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造血干细胞HSC(血细胞的起源细胞)
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又称复制);多向分化潜能。
定向祖细胞CFU:造血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为各个系列的祖细胞
(较HSC成熟的前体细胞)特点:自我更新能力已大为降低;对各系列造血生长因
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红系祖细胞:CFU-E
巨核系祖细胞:CFU-MK
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
*红细胞生理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红细胞的功能*:
功能物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1)运送O2和CO2,RBC内O2浓度>血浆70倍
(2)缓冲pH,由Hb实现KHb/Hb,KHbO2/HbO2②RBC生成的调节:RBC寿命120天左右a,RBC的生成生成原料上:3个重要物质VitB12:是DNA合成的辅酶(每天消耗2~5μg),体内贮存2.5mg。机体对VitB12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叶酸是RBC成熟因子,合成DNA所必需。叶酸直接参与DNA合成(每天消耗50μg),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PO2↓RBC↓
Hb↓③红细胞的生理特征(4个)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或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0.3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正常RBC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提供能量
血浆葡萄糖→RBC内→酵解旁路→ATP:
a.保持Fe2+二价;
b.为Na+-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电子教案

文档大小:3.7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