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研究chuangzaosheyanjiu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立即下载
2024-12-04
约1.8万字
约90页
0
57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创造社研究chuangzaosheyanjiu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创造社研究chuangzaosheyanjiu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

一、关于创造社
□中国新文学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
□20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代表
□以风格独特在五四文坛“异军突起”
起迄时间:1921年6月在东京成立,1929年2月为国民党政府查封。
主要作家: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
基本倾向:为艺术(前期),革命文学(后期)
主要特点:主观抒情、浪漫、激进、情绪化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半月刊;《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前期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以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工作,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文学和鲁迅等作家,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成仿吾(189~1984)
湖南省新化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等人建立了著名的创造社。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名誉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中央党校顾问。
成仿吾精通德、英、日、法、俄五种语言,三次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张资平(1893~1959)
1911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早期小说多取材于留日生活,带有自叙传色彩。处女作《约檀河之水》(1920)写留日学生韦与日本姑娘芳妹的恋爱,但芳妹的母亲强行拆散了他们。韦无法弥合破碎的心灵,只好向基督忏悔。作品以哀苦之笔抒发了争取自由婚姻不得的愤懑,但在皈依宗教的过程中又削弱了社会批判的锋芒。1922年的《冲积期化石》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主人公韦鹤鸣也有作家自我的浓重投影。不过后来逐渐转向专写多角恋爱的性爱小说。郑伯奇(1895~1979)
《抗争》集的小说和剧作有一定社会意义。《最初之课》借一个留日学生在第一堂课上的遭遇和感受,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侵略性质,能激发起读者爱国感情(参阅闻一多1922年7月29日给友人的信)。虽然只是速写,但出现在反帝作品还不多的1922年颇为可贵。独幕剧《抗争》写热血青年同企图侮辱中国妇女的帝国主义士兵进行搏斗,表现了“五卅”以后人民群众高涨的反帝爱国热情。后来还写有短篇集《打火机》,揭露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社会面貌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的痛苦。郑伯奇作品大多切实朴素,在创造社成员中显示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色调。淦女士(1900~1974)
河南唐河人,本名冯沅君。1923年秋开始以淦女士笔名,在《创造季刊》等刊物发表《隔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等“自我小说”,1926年结集为《卷葹》。展示了青年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对爱情幸福和自由意志的热烈追求。女主人公隽华“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的誓言鲜明地传达出五四时代觉醒的呼声。集名“卷葹””——“拔心不死”的草——暗示了这个题旨。鲁迅:“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写照。”王以仁(1902~1926)
浙江天台人。本是文学研究会成员,却自觉学习郁达夫风格。代表作是8万字的《孤雁》,由6篇书信组成,分开来每一封信都是一个独立的短篇,合起来又是前后连贯的中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形式,倾诉一个失业青年落魄、流浪、还乡、沉湎、最终死去的艰辛生活和心路历程。其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心理的描写、直抒胸臆的自我表白、感伤颓废的格调都可以看成是郁达夫的“直接传代者”。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
叶灵凤《女娲氏遗孽》。二、生命体验与创造社小说的价值取向

1、感伤:创造社小说的基本色调
多愁善感的创造社作家大都命运多蹇。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小说创作,思考感伤与表现感伤,成为创造社小说引人注目的现象。
五四是狂飚突进的时代,也是感伤的时代。其时已经觉醒而又脆弱的知识分子,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嬗变中,在“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幻灭中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创造社研究chuangzaosheyanjiu课件幻灯片课件

文档大小:57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