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化与吸收 一、 消化、吸收的概念 食物构成:蛋白、脂肪、淀粉、糖、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 糖类→葡萄糖或果糖;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一、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2)唾液的作用二咀嚼三吞咽蠕动第三节胃内消化胃(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后作用1、盐酸(2)盐酸的作用2、胃蛋白酶原3、胃粘液、碳酸氢盐来源:胃粘液: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粘液颈细胞、喷门腺和幽门腺碳酸氢盐:胃粘膜非泌酸细胞成分、特点:胃粘液主要成分:糖蛋白特点:粘滞性(水30-260倍)、可以形成凝胶。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4.内因子二胃的运动胃的运动的形式①容受性舒张②蠕动③胃排空及其控制三呕吐第四节小肠内消化1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1 胆汁的性质和成分2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三、小肠液的分泌1、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①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紧张性降低肠腔易扩张食糜混合和转运减慢;反之,则加快。 ②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其生理意义: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增加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成分吸收;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③蠕动蠕动可由吞咽动作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每个蠕动波只能将食糜推进数厘米后消失。 意义:分节运动后的食糜向前运动,到达新的肠断,再分节运动。小肠进行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 肠蠕动时,肠内容物被推动产生声音,称为肠鸣音,每分钟3-5次大肠的功能(一)、大肠液及大肠内细菌的作用(二)大肠的运动形式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反应也较迟缓,适合大肠暂时贮存粪便。运动形式:2、多袋推进运动 由一个或一段结肠袋收缩,可使内容物向前推进。 进食后这种运动增加。(三)排便排便是一种反射动作。如果条件许可,即可发生排便反射 降结肠 乙状结肠收缩 直肠 排便 肛门括约肌舒张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如果脊髓腰骶段与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联系中断,排便的意思控制作用丧失,一旦直肠充盈,即可引起排便反射,称为大便失禁。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在消化管的不同部位,对食物的吸收情况不同,这与消化管粘膜的结构特点、食物被消化的程度以及在消化管停留的时间密切相关1吸收部位: 口腔和食道内,实际上不吸收; 胃内可吸收酒精和水;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进入体内80%的水,90%Na+、CI-;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1、吸收面积大,小肠长大约5-7米,有皱襞及绒毛和微绒毛,使得吸收面积达200-250m2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在小肠内,三大营养物质已经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2吸收机制1)糖类的吸收,分解为单糖被吸收,主要是葡萄糖。其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吸收最快,果糖次之。 吸收方式主动转运。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转运,需要能量,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2)白质的吸收,分解为氨基酸,几乎全部被主动吸收 也需要Na、载体的参与下吸收。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3)脂肪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 中、短链脂肪酸直接经毛细血管入血 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吸收后,在肠粘膜C内→甘油三酯+载体蛋白→乳糜微粒→淋巴液(主要) 胆固醇吸收后再酯化→胆固醇酯+载体蛋白→乳糜微粒→淋巴液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水的吸收主要靠渗透作用,各种溶质,特别是钠的吸收所产生的渗透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而无机盐是主动吸收的 维生素,B族(B12除外)及叶酸主要以易化扩散被小肠上段吸收 B12必须先与内因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在回肠吸收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2.试述钠离子和水的吸收过程。 3.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怎样吸收的?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