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古代文献结合甲骨文、金文的情况看,姓,原本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指父系的血缘。我们今天概念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宗族符号。而先秦时代原本的“姓”的概念,在战国时逐渐淡薄,到西汉已消失得非常彻底,以致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有时竟把“姓”“氏”相混淆。先秦所谓“同姓不婚”的原则,原来也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 姜太公的母姓姜,父氏吕,名尚,所以他的“姓名”是姜尚:“吕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姓名”。又如,秦始皇的母姓嬴,父氏赵名政。按今天的规则,他的完整名字是赵政。“嬴”这种方式的“姓名”到西汉就已完全不存在了。西汉时,先秦意义上的“母姓”已消失。西汉和西汉后的所谓“姓”,说的其实全都是“父氏”。 汉代以后“姓”发展成父系血缘的代号,而“氏”除了指父系血缘之外居然常被用来指母系血缘。比如刘姓人家的女儿嫁到陈家(旧时女子大多没有学名),就被称作刘氏或者陈刘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经历过母权社会。后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女子若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季芈。出嫁后若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方法。 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如:齐姜、国姜(国,氏)。 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如:秦姬、江芈。 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1971年陕西省礼泉出土的唐代尉迟夫人墓志铭拓本显示的部分墓志的文字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 苏,是墓主人(女)未嫁前的姓。女子出嫁后常在姓前冠夫姓,今仍沿用,如“陈冯富珍”。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妻)、昭姬(齐昭公妻)。 (摘编自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材料二: 现在说的“名字”,只是古代的“名”,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字”了,“号”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送一条鲤鱼,孔子即为儿子命名为孔鲤,字伯鱼。春秋战国后,人们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介之推、申不害等。汉代国力强盛,人们祈求长生不老,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年”“延寿”“千秋”“去病”等。西汉末,直到东汉三国,单名盛行。到魏晋南北朝,复名又兴起。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裴松之,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国”“援朝”“跃进”“卫东”“向红”“立新”等。 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古人注重礼仪,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种类也多样。 如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如曾参字子舆,参即骏,一车驾三马之意,马与车(舆)有关;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关。如吴平字君高,高与平字义相反;晏殊字同叔,殊与同义相反。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取水生于金之意。如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金),朱见深(水).如班固字孟坚,庆父字仲,欧阳修字永叔,刘邦字季。 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后,明清时盛,这与唐宋以来的文学发达不无关系,也与儒道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一方面,社会对文人学士有推崇和敬佩心理,另一方面,骚人墨客企图用委婉曲折方式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正因如此,“自号”极为流行,取号方式皆由文人士大夫的性情、爱好及其所处环境而定。但其含义不外乎追求旨趣,祈求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专业等。这些自号,或用于本人,或用于斋名,如杜甫号“少陵野老”,朱耷号“八大山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苏轼因贬黄州居于东坡而号“东坡居士”,视允明因其有十一指而号“枝指生”,金农以其藏砚丰富而号“二百砚田富翁”,等等。 (摘编自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1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2024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
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演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演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答案.pdf
2024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