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docx / 文档详情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8
约3千字
约6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docx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原文[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平羌(qiānɡ):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夜:今夜。发:出发。清溪:地名,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洲:今重庆一带。【古诗今译】半轮秋月挂在高高的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在平羌奔流不息的江水中。在天光月影的陪伴下,我离开了清溪,一路向三峡顺流而下,皎洁的明月啊,思念你却看不见你了,原来我已经到了渝州。【赏析】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因依恋家乡山水而写下的一首小诗。诗人乘着小船儿在夜里离开清溪,向着三峡沿江顺流而下。高悬于峨眉山头的半圆秋月映入平羌江中,随着奔流的江水一路跟随着诗人跳跃前行。当小船儿转入渝州以后,家乡的月亮就再也看不见了。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用了五个地名,同时还通过“半轮秋”月一线贯穿,巧妙地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写出了时间,从清溪出发的时间是在夜晚;“半轮秋”交代了季节,此次出行是在秋天,并且是个与象征团圆的“月满”相反的“月缺”的时候——“半轮秋”,足见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不舍和眷恋。作品把“半轮”与“秋”连在一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仿佛带着几分凉意,另外秋也含有残缺之感,不难看出这里多少渗透了些惆怅,然而又只轻轻带过,不显沉重。“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句诗人将目光从天上、山间回到船边,从写高挂于峨眉山头的“山月”转而写映入“平羌”的“水月”。一江秋水,载着“半轮”秋月,时缓时急地流动着。月光如水,水流月也走,既有一种流动的神韵,又有一种宁静的美。苏轼在《送张嘉州》一诗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诗的'前两句就直接引自李白这首诗。苏轼从小就生活在峨眉山和青衣江附近,因此他对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体会也自然会深刻于山外之人,可以想象得出,这首诗一定勾起了他关于家乡的很多鲜活明晰的记忆。因此,“谪仙此语”大概是他最能解了。“夜发清溪向三峡。”在天上月光和水中月影的陪伴下,诗人从清溪驿乘船出发,向三峡顺流而去。所谓“清溪”,即清溪驿,在青衣江上,今四川犍(qián)为县峨眉山附近。据记载,杜甫、岑参、苏轼、陆游等都到过清溪驿,并留下一些诗篇和游踪佳话。这句诗实际上是写了一个过程,即在什么时间,从何地出发,又去往何处。“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离故乡渐行渐远,沿岸山重水复,那半轮秋月时隐时现,最后,终于看不见了。作品写到这里,诗人对家乡的惜别之情和思念之意表现得可谓是跃然纸上,淋漓尽致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思念着你啊,却见不到你了,就让我这样在思念与惆怅中顺流而下,来到渝州。我们知道,在诗人前行的途中,当然还会有明月相伴的,但峨眉山不可见了,平羌江也不可睹了,昨夜之月已非今夜之月,他乡之月亦非故乡之月,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啊。借物寄情是这首诗的一大亮点。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流露于字里行间的都是依恋家乡、思念家乡的深情,从离乡时“峨眉山月半轮秋”的眷恋与不舍,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的无奈与惆怅,表面是写“峨眉山月”,实则是在抒写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应该说“峨眉山月”在这里只是诗人借以倾吐心绪的一个情感寄托的物件而已,诗人写的是秋月,思的则是故乡。名家点评《唐诗品汇》:刘须溪云:含情凄婉,有《竹枝》缥渺之音。《批点唐诗正声》:且不问太白如何,只此诗谁复能知?《唐诗广选》:如此等神韵,岂他人所能效颦(首二句下)?《艺苑卮言》: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艺圃撷余》:谈艺者有谓七律一句中不可入两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见精严。吾以为皆非妙悟也。作诗到精神传处,随分自佳,下得不觉痕迹,纵使一句两入,两句重犯,亦自无伤。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唐诗解》:“君”者,指月而言。清溪、三峡之见,天狭如线,即半轮亦不复可睹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思入清空,响流虚远,灵机逸韵,相凑而来。每一歌之,令人忘睡。金献之云:王右丞《早朝》诗五用衣服字,李供奉《峨眉山月歌》五用地名字,古今脍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